准手机电视台诞生难脱标准困局.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准手机电视台诞生难脱标准困局

准手机电视台诞生难脱标准困局“广电和电信两大系统的标准之争仍是目前手机电视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业界日前因上海文广传媒集团推出了全球第一个专门为手机电视制作、播放节目的“电视台”而再次注目IPTV的发展。 “准电视台”的诞生让人们难掩欣喜之余,也不免有些隐忧。专家普遍认为,虽然它的诞生意味着消费者能享受到更多更新鲜资讯信息,但目前尚未统一的标准好似这一产业链上的“喉茧”,总有病发的危险。 内容平台先行 日前,上海文广传媒集团旗下的东方龙新媒体公司推出了专门为手机电视制作、播放的准“电视台”,据了解,这个准电视台的特色就在于不仅设有近100平方米的演播室,还有专为手机电视节目制作的摄像、编辑系统设备,甚至有专门的主持人。 据悉,该频道提供的所有内容都将是为手机用户度身打造,节目的拍摄、编辑制作、画面选择也都以适合手机屏幕观看的手法呈现。这是全球首个手机电视个性化频道,被人们称为“第五媒体”。 2008奥运会的临近和中国3G建设的明朗化都为手机电视业务在中国发展提供了客观的条件。中移动在全国十个城市的建网工作已经进入“试商用”阶段。 业界一直对手机电视的广阔市场眼羡不已,而各大咨询公司对这一市场的预测也让人事先感受到了IPTV的“气势”。 艾瑞(iResearch)市场咨询研究结果显示,2006年使用手机电视的用户数量已达90万人,预计2007年国内手机电视用户将达到410万人。受2008年奥运会的推动,手机电视业务进入快速成长阶段,预计2008年手机电视用户数将达到1200万人。 上海文广凭借“第五媒体”率先抢占了IPTV的下游市场平台。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认为,上海文广集团的这一布局的确有利于手机电视产业的发展,但作为内容平台,它还不足以成为解决手机电视产业链瓶颈的核心环节。 标准扼困局 “手机电视产业链的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广电和电信两大部门的利益协调,合作主导才能使手机电视产业步入正轨。”曾剑秋向记者介绍,广电是电视内容的主管单位,掌握着经营主体的牌照,而电信部门则掌控着亿万终端客户,手机电视要投入商用,就不能绕过电信行业。 据了解,上海文广拿到的就是广电颁发的牌照,但目前就这一“准电视台”而言,与移动、联通合作较为密切。其实早在2005年,上海文广就开始与上海移动、上海联通合作,推出手机电视流媒体服务。2006年5月,上海文广还与上海移动合作在全国率先推出数字广播方式的手机电视服务;今年5月,上海联通与上海文广联合推出全国首个跨越G网、C网的手机电视服务。 曾剑秋认为,上海文广所推出的一系列手机电视业务其实就是借道“文广电模式”。这是一个广电与电信两方面融合的模式,这一模式是一种利益协调的产物。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全国的手机电视标准,仍是手机电视发展的症结。 同时,要形成商业模式,就要先将产业链理顺关系。曾剑秋认为,我国的手机电视业务的商业模式应该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通过融合和协调,使得目前较为单一的产业链发生裂变,从而形成网络运营、内容制作、终端支持和收费模式等更为合理化的产业链。实现广电和电信的融合已成为业界普遍看好的发展模式,同时也是解决产业链断层的关键因素。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