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309例传染病病人院前急救转运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09例传染病病人院前急救转运分析

309例传染病病人院前急救转运分析      [摘要]目的加强院前急救人员预防传染的自我保护意识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救中心从2006年1月~2009年9月转送的309例传染病病人(其中后知的95例)的相关措施与工作方法。结果 除1例艾滋病患者吸毒猝死外,其余308例患者均被安全转运,同时未发生急救人员被传染情况。结论 院前急救人员只有提高预防感染的意识并在工作中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才能规避职业风险,达到安全有效的院前急救目的。   [关键词] 院前急救;传染病;安全转运;预防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而来的公共卫生事件也在不断增多,其中又以突发性传染病影响最大。2003年SARS的爆发,将120送到了院前急救的风口浪尖,以北京120为代表的院前急救工作者们,在转移SARS病人的战斗中为全国的120人树立了榜样,得到了党和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赞扬。如今,甲型H1N1流感又在肆虐,120人又一次站到了抗击流感的最前沿。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急救中心从2006年1月~2009年9月共转运传染病病人309例,其中转运前已知传染病病人214例,转运后知为传染病病人95例,详细资料见表1。   1.2 资料分析   我国规定的法定传染病包括三类37种,我院急救中心接触了两类12种,占32%,占同期转运总人数的1.5%。转运后明确传染病病史患者的主要呼救原因为外伤者,共87例占92%,抽搐原因待查4例,酒精中毒昏迷患者4例。   1.3 转运结果   除1例艾滋病吸毒猝死患者途中抢救无效外,其余均被安全转送到医院,我院急救人员未发生被传染的情况。   2 讨论   2.1 院前急救中被传染的危险因素   2.1.1 现场救治环境差 实施院前急救的工作现场复杂多变,患者可在家、公共场合及路边、工地、山区等事故现场,急救现场完全开放,部分患者无隔离防传染措施,有的有开放性伤口,极易传染;另外,急救现场闲杂人员较多,且对医学知识了解较少,他们往往缺乏预防感染的意识,可能会有一些不当的举动给院前急救带来一定的被传染威胁。   2.1.2 救护车污染严重 救护车是院前急救中转运病人的主要工具,每天接送不同病种的病人,其中有的是传染病病人,有的是不可知的潜伏期传染病病人或细菌、病毒携带者,是危险的传染源,可以不断向外扩散细菌、病毒,其血液、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车内环境,加上有时急救任务繁重,难以对救护车进行完全、彻底地消毒处理。有报告示[1]:采取消毒措施前车内空气细菌数量高达11566cfu/m3,也有报道显示:救护车内空气细菌含量平均为4967cfu/m3,最多可达6240cfu/m3,90%的车次超过4000cfu/m3;物体表面的细菌平均为43.4cfu/cm2,最高达862cfu/cm2。根据医院空气微生物评价标准,如果细菌总数为700~1800cfu/m3,则存在空气传染的危险[2]。由此可见,污染严重的救护车极易导致急救人员被传染。   2.1.3 救护车主要运送危重患者,在转运途中,往往需要边转运边抢救,还包括必要的如静脉输液等侵入性操作,而救护车内空间狭小,转运途中路途颠簸,不仅给治疗操作带来困难,治疗时也增加了针刺伤的危险,传播血源性疾病的危险性远远大于其他途径。二十多种血源性疾病可通过针刺伤传播,其中危害最大的是HBV、HCV、HIV。   2.1.4 院前急救患者大多是突然起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或急性创伤,病情复杂、危重,尤其是突发事件伤病员数量大。院前急救的原则是先救命、后治病。在急救中往往会因为采取紧急抢救措施而忽视自我保护的要求,或预防措施不合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被传染的可能性。   2.1.5 院前急救人员主要面对急症,工作强度大致使心理负担重,持久的焦虑情绪容易造成心理障碍,进而导致机体整体调节功能减弱和抗病能力下降,为传染性疾病创造了机会。   2.2 预防措施   2.2.1 创造良好的急救治疗环境。在现场急救过程中,要注意维护急救治疗环境,疏散人群、减少人员的走动和禁止无关人员靠近治疗区,形成一个相对有利的急救治疗环境。   2.2.2 加强救护车消毒与管理。平时应注意救护车内通风,保证车内空气新鲜;运送病人后,尤其是接送传染病人或每天工作结束后,按规定对救护车进行消毒,我中心推荐车内用84消毒液喷雾消毒[3],浓度为1:100,消毒时间为30min,救护车因时间紧迫需连续使用时特别适用。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可以将救护车的空间分为清洁区(驾驶室)、半清洁区(车厢前部)及污染区(车厢后部),半清洁区放置急救箱、急救器材等,污染区放置担架车及病人携带的物品;运送病人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