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十六章民国公文的撰制 - 国立政治大学.doc

第十六章民国公文的撰制 - 国立政治大学.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六章民国公文的撰制 - 国立政治大学

第十六章 民國公文的撰制 第一節民國公文的用語、標點符號與行款格式一、民國公文的用語 五四運動前後,中國興起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從此中國的書面語起了很大的變化,晦澀難懂的文言文逐漸為接近口語化的白話文所代替,文學、詩歌等作品普遍使用白話文進行創作。但是,白話文的興起,對北洋政府時期的公文,幾無影響。公文仍然使用文言文,許多命令、宣言、通電,還是引經據典,用詞艱深,講究對仗;行文語氣也缺乏平等精神,上級對下級,口 氣傲慢,稍有不合,便斥之為“糊塗昏聵”、“荒謬已極”;下級對上級,則卑躬屈膝,有所請求,輒稱“伏乞恩便”。 國民政府時期,情況稍有改進。1928年內政部頒佈《暫行公文革新辦法》,明確要求:“凡批示、佈告之類直接對民眾言者,應一律採用白話,並用新式標點,俾通曉文義者,一目了然,即不識文字者,也可一聽即解”①;行文中陳舊的官僚口吻,艱澀語句,虛偽譽詞,以及下行文中予以難堪之詞,也應一律革除。1930年5月教育部的《劃一教育機關公文格式辦法》也指出:下行文直斥語氣,非不得已時不用;警告語句,以少用為宜。“公文應採用語體文,佈告、宣言、告誡文字,以及方案、計畫、說明書、談話、講演稿、會議記錄等,尤應儘量採用語體文。”②1940年10月,行政院針對當時公文仍未普遍使用語體文問題,又專門發了一道訓令,指出各級機關所發佈告,“每多詞句深奧,文義晦澀,以致不易了然”,因此要求各機關“嗣後各種佈告文字,務須力求通俗,其在涉及科學用語或專門名詞者,更宜加以淺顯之說明,以期符合民眾知識標準,而符推行政令之本旨”③。國民政府雖多次提倡語體文,但公文上實際見到的多是淺近的文言文,不過,引經據典故作深奧的文書卻已很少見,上下級之間行文語氣也較北洋政府時期平和,這種變化應予肯定。 民國文書不僅仍然用淺近的文言文寫作,而且大量使用清代遺留下來的公文術語。我國古代,公文與一般文體無異,後來才逐漸演變成一種獨立的文體,不僅有嚴格的程式,而且有一套筆吏們在長期墨瀚生涯中積累提煉、相約成規的獨特語言,不論是單字、片語,還是成語,都有特定的含義和使用規律,用於其他文體則不相宜,這便是所謂“公文術語”。公文術語在當時的文書中有以下的作用: 1.敍事由 前面已講到,民國文書由敘由、本文、結尾三大部分組成,而敘由部分,一般都是用公文術語中的套语組成,如“為呈請事”或“呈為……一事”,在未規定公文文面設摘由一欄以前,它成為人們了解全文要點的依據,自從文面有了摘由一欄以後,則不再起這方面的作用,而成為毫無意義的起首語。 2.標起訖 在20世紀30年代以前,官方的公文中既不使用標點符號,也不分段落,全 ①轉引自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民國時期文書工作和檔案工作資料選編》,277頁。 ②轉引自上書,280頁。 ③轉引自上書,311頁。 387 文內容的來龍去脈和行文層次,如那一段文字是引據來文,那一段是自己提出的意見、辦法,那一段是對下級的指示或對上級的要求,等等,全靠術語的運用。正如徐望之所說: 按公文內容,大都分主文與客文兩部分,而客文又有前案後案之分,此處彼處之分,上下平行各級之分。如果不分階段,接聯繕寫,不獨客文起訖不明,而案情之原委亦晦,故客文之前應用一術語以為起首,復應再用一術語以為關斷,而明界限,如算式中之須有括弧而不用之者,則頓形混亂,其理正同。① 例如:引敘語“開”、“稱”等字,用以表示以下是抄錄其他機關的來文; “等因”、“等由”是用來表示引敘的來文已完。它們的作用,相當於新式標點符號中的上下引號。承轉語“奉此”、“准此”表示以下是自敍的文字;“此致”、“謹呈”則表示公文已入結束階段。 3.明等級 民國文書雖然在公文種類方面廢除了封建等級制,但在公文用語方面,等級依然分明:表達同一意思,對上級、平級和下級,須用不同的字句,不可混用。如接到上級來文用“奉”,平級來文用“准”,下級來文用“據”;與此相應的是“等因”“奉此”,“等由”“准此”,“等情,,“據此”。又如“理合”、 “相應”、“合行”都是表示應該的意思,但在上行文中須用“理合”(理合呈請鑒核示遵),平行文中用“相應”(相應函請查照),下行文中只能用“合行”(合行令仰遵照)。這種上下行文用語的區別,與文書種類的區別不同,文種的區別是為了表示文件的性質與重要程度,而行文用語則完全是為了表示上尊下卑。 4.卸責任 民國時期的文書學著作,在論及公文撰擬的原則時,每每強調用字造句要平穩,有伸縮性,圓全靈活,實際上教人耍滑頭,用閃爍遊離、不著邊際的空話來搪塞應付,敷衍了事。例如有人認為,“所擬規章尚稱妥善”一語中的“尚” 字,用得“極見活動”,“於上行文字而言,不致有誇張之嫌;於下行文字而言,不致示過信之弊”。一些舊公文術語,就是專門用於此道的,如“正核辦間”或“擬核辦間”等語,有時就是用來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