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富营养化中藻毒素的危害与检测方法.pptVIP

体富营养化中藻毒素的危害与检测方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体富营养化中藻毒素的危害与检测方法

 1.6.2.3 光催化 Martin Welker 等发现在腐殖质存在的条件下,经过8h 自然光照射,微囊藻毒素- RR、YR 和LR 分别减少到原有含量的44±5 %、53±3 %和55±4 %。本方法的优越性在于腐殖质存在于绝大多数自然环境中,成本极低。目前最普遍的研究是用TiO2 或TiO2/ H2O2 作为催化剂, 在TiO2 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藻毒素能达到良好的去除效果,而一定量H2O2 的存在可以显著加强催化作用,Benjamin J P 等经实验认为H2O2 的最佳用量在0.005%~0.1%间,同时降解副产物经盐水虾(Artemia salina) 生物测试无明显毒。ShephardS 等已研制出实验室阶段的TiO2 固定光催化反应器,含藻毒素的水样垂直流过可得满意效果。H2O2 本身也能降解藻毒素,但单独使用降解率不高。 *  1.6.2.4 化学试剂氧化 普通氧化剂对藻毒素的处理效果不佳,但Xing H等发现高铁酸盐能有效去除微囊藻毒素- LR , 且氧化产物Fe(OH)3 能同时絮凝有机物达到减少TOC 的目的,在此处理过程后加上光催化氧化的步骤则去除效果更佳。Cornish B J 等利用Fenton 试剂(5mM 的H2O2 和0. 5 mM 的Fe2+ 共同作用) 降解微囊藻毒素- LR ,结果显示在30min 后就检测不到藻毒素的存在,他们认为此方法的效果至少与TiO2 催化光降解等同。若用等浓度的Fe3+ 代替Fe2+ ,亦有降解效果,只是速度较慢。 * 1.6.3.1 生物降解 藻毒素会被自然水体中的微生物降解,但过程比较缓慢。Cousins I T 等从发生过水华的水体中采集水样和底泥样并混合,在好氧条件下降解10μg/ L的微囊藻毒素- LR ,7d 后在HPLC 上检测不到藻毒素的存在。同时实验发现生物降解的最初作用部位在藻毒素活性表达所必须的部分,故能明显消除藻毒素的毒性,但生物作用只能达到9 %的完全矿化,微囊藻毒素- LR 多数转化为毒性较小的中间产物。ParkH D 等从一富营养化严重的湖泊中分离出Y2 细菌( S phi ngomonas 的一种或类似它的一未知菌) ,它对微囊藻毒素- RR 和LR 的最大降解速率分别为每天13和5. 4mg/ L 。吕锡武等采用好氧和厌氧两种微型序批式反应器进行藻毒素的降解途径的研究,经24h 处理后,好氧反应器堆总藻毒素去除率分别为RR92. 7 %、YR90. 6 %、LR93. 6 %, 同样条件下厌氧反应器为RR5. 2 %、YR2. 4 %、LR14. 6 %。而对好氧反应器的微生物镜检显示,样品中有大量草履虫吞噬蓝藻,且有共生细菌存在。 * 1.6.3.2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通过人工构筑的类自然湿地系统中的基质、植物、微生物,经物理、化学、生物学过程协同作用净化污水。吴振斌等人建立上行流和下行流的人工湿地,利用两套不同的植物带作为两种系统,对藻毒素的去除率分别为68.5%和34.6% ,其中对微囊藻毒素-YR 的去除效果最好。 * 1.7研究展望 ①目前对藻毒素还没有标准检测方法,不同研究者采用同一种方法(如HPLC) 的分析条件也不尽相同,应建立完善的藻毒素洗脱、富集、纯化方法以及高效、灵敏的藻毒素检测方法。 ②进行传统制水工艺的各净水单元对藻细胞内、外藻毒素去除的特性研究,了解藻毒素在工艺中的变迁规律及机理,指导水厂在水华暴发期间采取强化工艺或应急措施。 ③进行溶藻细菌、食藻微型动物、蓝藻水华、浮游植物、鱼类之间的食物链关系研究,建立有毒蓝藻及藻毒素的生物控制方法,研究生物预处理工艺对蓝藻及藻毒素的降解规律与机理。 ④进行藻毒素在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如光催化氧化、紫外—臭氧氧化、化学药剂氧化、膜滤、生物活性炭等) 中的去除规律及机理研究,为水厂采用度净水工艺或居民选择家庭净水技术提供理论指导。 ⑤进行藻毒素及其降解产物在生化、物化净水工艺中的结构变化及毒性学研究,了解其脱毒途径,指导水厂安全供水。 * 参考文献: (1)严敏、陈红英、吕锡武.去除藻毒素的水处理方法.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5,33(6):652-656. (2)朱光灿、吕锡武.去除藻毒素的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中国给水排水,2003,19(8):36-39. (3)邓方、万新军、王小东.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6):19-21. (4)杨光俊,郑正,王灿,倪利晓,周涛.藻毒素的性质及其处理研究进展.南京大学污染控制欲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7(24):101-104. (5)程斌、浦跃朴,尹立红.藻毒素的检测与生物学效应评价的研究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