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间法.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际空间法

第七章 国际空间法 学时:4小时 第一节 空气空间法 一、空气空间法的概念 空气空间法,又称国际航空法,是调整国家之间利用空气空间,进行民用交通航空所产生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的界限 空气空间,是指地球表面的上空,它既包括了国家领土的上空即领空部分,也包括了不属于任何国家领土的上空部分,如公海、南极的上空。空气空间的上部是外层空间。 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的划分学说: 1、空气构成说; 2、航空器上升的最高限度说; 3、有效控制说; 4、人造地球卫星近地轨道最低限度说; 5、功能论。 三、国家的领空主权 根据现行的国际法,国家对其领空享有主权。1944年《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第1条规定:“缔约各国承认每一国家对其领土之上的空气空间具有完全的和排他的主权。” 这说明: 1、宣告了领空主权的原则; 2、领空主权是每一个国家享有的,无论其是否是缔约国; 3、国家享有的领空主权是“完全的”和“排他的”。领空主权不是国际条约法,而是国际习惯法,具有普遍法律约束力; 在空气空间中没有类似国际海洋法中的“毗连区”和“无害通过”。 四、国际航空自由 在《国际航空运输协定》中规定了五种关于定期国际航班的空中自由,通称为“空中五大自由”。它们是:不降停而飞越其领空的权利;非运输业务性降停的权利;卸下来自航空器所属国领土的客、货、邮的权利;装载前往航空器所属国领土的客、货、邮的权利;装卸前往或来自任何其他缔约国领土的客、货、邮的权利。前两种自由被称为“过境权”,后三种自由被称为“商业性运输业务权”。 《国际航班过境协定》只规定了两项自由,即只有过境权的两种自由。但是,这两个协定都未能得到多数国家的赞同,未达到预期的目的。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1995年10月3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并于1996年3月1日起施行。主要内容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领陆和领水上空为中国领空,享有完全排他的主权; 2、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国籍登记的民用航空器,具有中国国籍;自境外租赁的民用航空器,可以申请登记中国国籍,但是必须先行注销该民用航空器的原国籍登记;民用航空器不得具有双重国籍,未注销外国国籍的民用航空器不得在中国申请国籍登记; 3、外国民用航空器根据其国籍登记国政府与中国政府签订的协定、协议,或者经中国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批准或接受,方可飞入、飞出中国领空和在中国境内飞行降落。对于不符合这一规定,擅自飞入中国领空的外国民用航空器,中国有关机关有权采取必要措施,令其在指定的机场降落; 4、外国民用航空器应当按照中国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批准的班期时刻或者飞行计划飞行;变更班期时刻或飞行计划的,也应当获得中国主管部门批准;因故变更或者取消飞行计划的,其经营人应当及时报告中国主管部门; 5、外国民用航空器的经营人,不得经营中国境内两点之间的航空运输。这是国际航空法允许的缔约国保留其“国内运载权”的体现。所谓的国内运载权,是指在一国境内的一个地点用航空器载运旅客、货物和邮件前往该国境内的另一地点的权利。一国的国内载运权只给予本国的航空公司,是保护本国航空权益的重要措施。《国际民用航空公约》承认,这种权利为各国所专有,但要求对外国航空公司不得有任何差别待遇。 第二节 国际民用航空安全 一、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行为的概念 1963年的东京公约是国际上第一个试图对航空器内的犯罪问题加以解决的国际公约,其目的是对“正在飞行中”的航空器上的犯罪行使管辖权,何谓犯罪需要主权国家法律。 1970年的海牙公约是国际上第一个专门处理空中劫持的国际公约。该公约规定,“凡在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任何人:(甲)用暴力或使用暴力威胁,或用任何其他恐吓方式非法劫持或控制该航空器,或企图从事任何这种行为,或(乙)是从事或企图从事任何这种行为的人的同犯,即是犯有罪行。”这一定义显然扩大了东京公约中的相关规定。同时,该公约还扩大了“飞行中”的概念,在该公约中,“飞行中”是指“航空器从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至打开任一机舱门以便卸载时为止。” 1971年的蒙特利尔公约和1988年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再次扩大了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行为的概念。它们将东京公约和海牙公约所规定的“飞行中”扩大为“使用中”。 二、或引渡或起诉的问题 1970年海牙公约和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的第7条采用了“或引渡或起诉”的原则。 “在其境内发现被指称的犯罪分子的缔约国,如不将此人引渡,则不论犯罪是否在其境内发生,应毫无例外地将此案件提交其主管以便起诉。该当局应当按照本国法律,以对待任何严重性质的普通罪案件的同样方式做出决定。” 并不是“或引渡或起诉”的强制性规定,是否引渡,完全由被请求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