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深厚覆盖层的面板堆石坝沉降变形规律分析-中国水利水电科学
第14卷 第2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Vol.14 No.2
2016年4月 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April,2016
文章编号:1672-3031(2016)02-0150-05
基于深厚覆盖层的面板堆石坝沉降变形规律分析
1,2 3 1,2
熊成林 ,邓 伟 ,姜 龙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工程安全监测中心,北京 100048;2. 北京中水科工程总公司,北京 100038;
3. 淮河水利委员会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 蚌埠 233001)
摘要:本文依托河口村水库工程安全监测项目,通过坝基、坝体沉降变形监测资料分析,系统地研究深厚覆盖层
面板堆石坝沉降变形变化规律。成果表明:(1)坝基和坝体沉降填筑期随填筑高度增加而增大,静置期随时间增
加而增大,整体呈先增加而后减小直至趋于零的趋势;(2)坝基和坝体沉降趋稳,主要受坝基地质情况和坝体填
筑高程影响;(3)堆石坝沉降整体与坝型呈不对称分布,其最大沉降量约占坝高的0.72 %,符合一般土石坝沉降
变形规律。监测成果为保证大坝填料、混凝土面板施工以及评价大坝安全性状提供科学依据,亦可为类似工程提
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面板堆石坝;深厚覆盖层;监测;沉降变形
中图分类号:TV641.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3244/ki.jiwhr.2016.02.011
1 工程概况
河口村水库位于黄河一级支流沁河最后一段峡谷出口处,工程规模为大(2)型,是以防洪、供水
为主,兼顾灌溉、发电、改善河道基流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河口村水库坝址区位于吓魂潭与河口滩之间,平面上呈反“S”形展布,河谷为“U”型
谷。坝址区谷坡覆盖层较薄,谷底覆盖层较厚,且分布4条间断的黏性土层,出露地层有太古界登封
群、中元古界汝阳群、古生界寒武系及第四系。坝址区地质构造为馒头组下部发育一褶皱层,以及
逆断层(F 、F 、F )和正断层(F )等。坝址区存在单斜构造双层含水层区、龟头山褶皱断裂混合透
9 10 12 1
[1]
水层区、断层密集带低水位区及河床砂卵石含水层及基岩浅层风化区 。
鉴于河口村水库面板堆石坝位于深厚覆盖层之上,并结合坝基处理情况,进行了坝基和坝体沉
降变形监测方案及施工。该监测成果能及时、可靠地反馈面板堆石坝设计和施工,为施工期、运行
期水库安全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2 工程设计及施工
2.1 工程设计 河口村水库工程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1泄洪洞、2泄洪洞、引水发电洞、溢洪道及# #
水电站等组成,其中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基为深厚覆盖层黏性土,坝体采用上游为级配料、下游为
非级配料填筑。坝基覆盖层一般厚度30m,最大厚度为40 m,岩性为含漂石及泥的砂卵石层,夹4
层连续性不强的黏性土及若干个砂层透镜体。结合河口村水库工程勘测成果和面板堆石坝工程特
点,坝体填筑按上游区为主堆料和下游区为次堆料,坝基开挖和处理为上游核心区为高压旋喷桩和
下游覆盖层局部或表层清除。
上游主堆料区坝基(D0+00—D0+50)为高压旋喷桩处理,间距从上至下逐渐密疏,在1.6~2.4 m之
间,坝基(D0+50—D0+180)为挖除换填区,挖除覆盖层表层及浅层透镜体,置换级配碎石;下游次
堆料区坝基(D0+180—D0+364)表层局部挖除,坝后压坡区为原始地貌。具体处理情况见图1。
收稿日期:2015-11-05
作者简介:能成林(1974-),江西临川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安全监测技术研究。E-mail:xiong-chengling@126.com
— 150 —
基于深厚覆盖层的面板堆石坝沉降变形规律分析 熊成林 邓 伟 姜 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地面沉降防治工程设计规范-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DOC
- 地震灾害防救-金门永续环境教育网.PPT
- 地面光达应用于露头不连续面调查与岩体工程特性-中华水土保持学会.PDF
- 坠落倒崩塌物体飞落.DOC
- 坦克炮长常烙楠立即快速装订射击诸元.PPT
- 坡面水平槽的设计与施工-水土保持通报.PDF
- 埃塞俄比亚玄武岩残积土工程特性初探.PDF
- 地震监测——人类认识地震奥秘的金钥匙126水的来源与地下水.PDF
- 城与城文化-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DOC
- 城名称翻译.DOC
- 基于节理产状不确定性的边坡稳定性及敏感度分析-岩土工程学报.PDF
-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断裂构造提取方法研究.PDF
- 基于服装效果图的结构设计方法运用研究-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PDF
- 基于蚯蚓背孔射流的仿生射流表面减阻性能研究谷云庆-物理学报.PDF
- 基于遥感数据的西南地区第四纪残坡积层分布与利用-国土资源遥感.PDF
- 基于阻抗模解析的氧化错固体电解质组织结构变模-物理学报.PDF
- 基于饱水岩石静动力学试验的水防治屈曲型岩爆分析-岩土工程学报.PDF
- 基于重力异常分离方法寻找深部隐伏铁矿-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PDF
- 基层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并把.DOC
- 基坑(槽)的开挖施工工艺.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