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南端的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历史上曾是吐谷浑古王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址。在这片方圆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发现上千座至少有1500年历史的古墓。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通过对都兰古墓群的发掘、研究,解读了许多历史悬疑,认为这些墓葬是研究我国西北民族史、中西交通史及柴达木盆地环境演变史的宝藏。 “东方金字塔” 吐谷浑历史的见证 吐谷浑人是辽东鲜卑族的一支,公元四世纪迁移到青海南部草原。公元329年,吐谷浑人以青海为中心创建了自己的王国,并将都兰作为都城。公元663年,吐谷浑政权为吐蕃所灭,成为吐蕃王国的一个邦国。 青海省从1982年开始就对都兰古墓群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出的东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和350多件珍贵的丝绸物品证明了这个地区曾经的繁荣。国家文物局曾经把“青海都兰吐蕃墓葬的发掘”列为“中国1996年度十大考古发现”,都兰吐蕃墓葬群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都兰吐蕃古墓的发掘中,血渭一号大墓被考古学家认为是最惊人的发现,它也是所有古墓中最为壮观的一座墓葬。墓葬位于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东南约10公里的热水乡,属唐代早期吐蕃墓葬。 ????这座坐北向南,高33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的大墓,从正面看像一个“金”字,因此有“东方金字塔”之称。大墓背后的两条山脉分别从东、西绵延过来,如同两条巨龙,大墓则像两条山脉之间的一颗宝珠,构成“二龙戏珠”之势。墓堆下有用泥石混合夯成的围墙,上面每隔1米左右,便有一层排列整齐、粗细一般的柏木,整座墓葬共有9层,当地农牧民群众也因此称它为“九层妖楼”。   目前,考古人员仅发掘了墓葬一、二层,出土了大量陪葬物品和马、牛、羊等动物遗骸700余具。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唐史专家王小甫认为,吐谷浑王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民族,它的存在不过短短300多年,但其鼎盛时期的疆域东起甘肃南部、四川西北,南抵今青海南部,西至新疆若羌、且末,北隔祁连山与河西走廊相接,在吐蕃王朝兴起之前,它与中原唐王朝并足鼎立。然而,有关这个民族的记载在史书上所见不多,实物证据目前也略显不足。因此,都兰墓葬群对于研究吐谷浑的历史、文化和风俗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青海路 丝绸之路的要道   提起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学术界过去普遍认为河西走廊是其主要路线,“唐蕃古道”——青海路只是由于河西走廊因战争原因不通时才存在的一条辅助线路。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许新国认为,都兰大量丝绸制品和其他文物的出土证明,从青海西宁经都兰,穿越柴达木盆地,至甘肃的敦煌,是公元6世纪到9世纪前半叶古代丝绸之路的一段重要干线。青海丝绸之路在1500年前的繁荣程度不亚于人们熟知的新疆-河西走廊-西安丝绸之路,是唐代丝绸之路最繁荣的干道之一。   作为“1996年度国内十大考古发现”,专家认为,“在青海都兰吐蕃墓葬出土的文物中,以丝织品最重要,是唐代丝织品一次难得的集中发现。”   据许新国介绍,都兰吐蕃墓出土的丝绸品种之全、图案之精美、时间跨度之长在国内考古发现中均居榜首。目前,考古工作者已经在这里发现丝绸350多件,130余种。在这些丝绸残片中,有112种为中原汉地制造,18种为中亚、西亚所制造。其中一块波斯人使用的钵罗婆文字锦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块确认的8世纪波斯文字锦。许新国说,在都兰古墓中发现的这些物品绝大多数应是吐蕃与中原、中亚和西亚进行贸易的结果。因此,青海路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柴达木 曾遍布柏木的绿洲   作为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给人的印象是一望无际的戈壁和荒凉,但是考古发掘却发现,在一千多年前,这里也曾遍布柏木,是一个温暖湿润的地方。   都兰县在蒙古语里是“温暖”的意思。从1982年起至今,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这里累计发掘墓葬近百座,但除了数量众多的丝织品,考古学家最为惊叹的还是吐谷浑人用于修建墓葬的大量柏木。   古墓众多的热水沟,是一个没有多少绿色可言的荒凉山沟,周围看不到一棵树。然而在一座座古墓中,大大小小的柏木却随处可见。   在柴达木盆地从事考古工作长达20多年的许新国说,吐谷浑人修建坟墓时,讲究用一层柏木夹一层四五十厘米高的石头,然后层层叠起,如同盖楼一般。柏树生长是极其缓慢的,一棵碗口粗的柏树要长200年,一人合抱的柏树至少生长上千年。但吐谷浑人墓葬中的柏木,最粗的直径达50厘米,最细的也有碗口大小。一般的小型墓葬要用去二三十根柏木,稍大一点的则要上百根。   许新国说,这些柏木应该都是就地取材,如今的柴达木盆地,仍有不少叫柏树林、柏树山的地方,在德令哈、都兰都能听到这样的名字。同时,作为吐谷浑王国的都城,这里在当时应当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   考古人员还发现,墓葬年代越往后,使用的柏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