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绿色补充细则
海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绿色补充细则
2013年月目 录
1 总 则 1
2 建筑设计与热工设计 2
3 结构设计 13
4 空调通风系统设计 14
5 给排水系统设计 16
6 电气系统设计 20
附件一 技术要点自查表 26
附件二 提交资料自查表 33
1 总 则
为了推动海南省绿色建筑的发展,重点推动政府投资大型公共建筑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特制订本补充细则本补充细则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海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试行)》DBJ 46-024-2012,结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海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03本补充细则适用于海南省新建建筑绿色设计及审查工作
2 建筑设计与热工设计
2.1 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技术要点】
规划及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减少对原有场地的环境改变,避免因场地建设对原有生态环境景观产生破坏;
当因建设开发确需改造场地内地形、地貌、水系、植被等环境状况时,在工程结束后应进行生态复原。
2.2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技术要点】
建筑的选址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规定,应避开各种危害和危险源;
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进行土壤氡浓度检测,确认场地内无含氡土壤的威胁,选址周围土壤氡浓度符合国家《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 的规定。
2.3 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技术要点】
确定场地范围内存在的污染源,主要包括:易产生噪声的运动场地,易产生烟、气、尘、声的餐饮、锅炉房和垃圾转运站等;
场区内部产生的水、气、声、固废等污染,应经过净化处理,满足排放标准要求后排放;
设计文件应根据环评报告中推荐隔离污染源的方法,采用合理的方法或措施;
有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空气污染的房间应远离有安静要求、人员长期工作的房间或场所,当相邻位置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2.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夏季及过渡季节自然通风。
【技术要点】
建筑总平面布局必须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宜采用行列式、自由式或采用“前低后高”和有规律地“高低错落”,促进建筑自然通风;
当建筑布局不利于夏季和过渡季节自然通风时,可利用树木的合理布置诱导气流,加强建筑的自然通风;
当建筑呈一字平直排开且体形较长时(超过30m),应在适当位置设置过街楼以加强自然通风效果;
利用穿堂风进行自然通风的建筑,其迎风面与夏季最多风向夹角不应小于45°。
2.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
【技术要点】
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定量分析风压和热压作用下不同区域的自然通风效果。合理确定边界条件,基于典型的风向、风速进行建筑风环境模拟,并且达到下列要求:
在建筑物周围人行区1.5m处风速小于5m/s;
夏季保证75%以上的板式建筑前后保持1.5Pa左右的压差,避免局部出现漩涡或死角;
进行风环境模拟时,若能取得当地夏季和过渡季各季节风速风向联合概率密度时,可选用此数据作为场地风环境典型气象条件。若无法取得风速风向联合概率密度数据时,可选取当地夏季和过渡季中月平均风速最大月的风向风速作为场地风环境典型气象条件。考虑到海南台风主要集中于7-10月份,夏季可选取7月份进行模拟,过渡季可选择10月份进行模拟,以确定最不利工况。
2. 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有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
【技术要点】
在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中鼓励采取诱导气流、促进自然通风的主动措施,如导风墙、拔风井、骑楼等,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当常规自然通风系统不能提供足够风量时,可采用捕风装置加强自然通风;
当采用常规自然通风难以排除建筑内的余热、余湿或污染物时,可采用屋顶无动力风帽装置,无动力风帽的接口直径宜与其连接的风管管径相同;
当建筑物利用风压有局限或热压不足时,可采用太阳能诱导等通风方式;
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条件下,鼓励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优化设计。
2. 采用混合通风措施改善室内通风效果。
【技术要点】
当自然通风达不到效果时,可以辅助机械通风,通过采用混合通风措施,最大限度的节约空调能耗。混合通风中的自然通风量不宜低于联合运行风量的30%;
混合通风系统设计参数及运行控制方案应经技术经济及节能综合分析后确定。混合通风系统应具备工况转换功能,并符合下列规定:
应优先使用自然通风;
当控制参数不能满足要求时,启用机械通风;
对设置空调系统的房间,当混合通风系统不能满足要求时,关闭混合通风系统,启动空调系统;
对于高度大于15m的大空间采用混合通风系统时,需考虑温度分层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三一SY235C9I2KS维护保养手册.pdf VIP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PPT课件.pptx VIP
- 陶瓷原料及配方基础.ppt VIP
- 茶小绿叶蝉的防治课件.pptx VIP
-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7588-2003.docx VIP
- 2023民航特种车辆操作工民航特种车辆操作工试卷(练习题库).docx VIP
- IEC 60840-2004 额定电压30kV(Um=36kV)以上至150kV(Um=170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试验方法和要求(中文).pdf VIP
- 22G101 三维彩色立体图集.docx VIP
- 混凝土混凝土.ppt VIP
- 沈萍微生物课件第3章b.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