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流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率的正交实验研究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 .pdf

潜流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率的正交实验研究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 .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潜流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率的正交实验研究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

第12卷 第4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Vol.12 No.4 2014年12月 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December,2014 文章编号:1672-3031(2014)04-0358-08 潜流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率的正交实验研究 1,2 1 付 凌 ,胡春宏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2. 北京市南水北调大宁管理处,北京 102442) 摘要:以湿地污染物去除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分析了植物、流量和水位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 种因素对BOD 、COD 和TN去除率的影响一致,均为植物>流量>水位;植物是BOD 、COD 和TN去除率的显 5 Mn 5 Mn 著性影响因素,其中大薸对3种污染物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凤眼莲,但其在9月底易发生二次污染,需要及早收 割,流量是TN和COD 去除率的显著性因素,水位为不显著因素;BOD 、COD 和TN浓度在系统的前端下降速 Mn 5 Mn 率较大,随后逐渐减小并趋于平稳,表明大部分污染物在湿地的前端被去除,湿地整体截污能力尚有较大提升空 间。应用中可选择大薸在北方推广,并充分利用湿地后端潜能,最大化处理污染源水体。 关键词:潜流人工湿地;正交实验;去除率 中图分类号:TV131.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3244/ki.jiwhr.2014.04.004 1 研究背景 [1] 潜流人工湿地常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 ,它主要是通过基质吸附、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 [2] 微生物分解等修复技术来净化污水。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对人工湿地技术开展了不少研究 ,尤以 [3-4] [5-7] [8-9] [10] 在湿地植物 、微生物 、填料 以及湿地构造 等对湿地净化效果及机理研究等方面成果显 著。潜流人工湿地注重污染物的自然、生态去除过程,已被证明是一种效果好、投资少、运转成本 低、污染物处理量大,维护管理方便、且具有一定美学价值的生态处理措施。 然而潜流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大,建设场地受限,且净化效果因区域、气候、植物种类、流量以 及进水污染物浓度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确定去除效果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对人工湿地的 [11] 应用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此类相关实验多集中于广东、江苏、云南和四川等南方地区 ,北方 受冬季低温冰冻的影响,人工湿地技术发展滞后,在我国尚缺乏在北方地区条件下的实验报道,且 针对几种因素同时比较对TN、BOD 、COD 等多种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研究报道甚少。 5 Mn 本研究采用北方地区的黑土洼湿地为研究对象,选择植物、流量和水位3种影响因素,采用正交 实验法分析3种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寻求优化的因素水平,为北方地区人工湿地最大化的处理污水 提供参考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人工湿地构建 湿地建设前,永定河入库径流情况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入库流量明显减 3 少。20年间平均入库流量为12.3m/s。水库上游永定河八号桥断面处水质情况为:当河道流量大于 20m/s时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