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注释和标点.pptVIP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书注释和标点

古书的注释 一、古注对于阅读古书的作用 首先,古注是阅读古言语的阶梯和桥梁。阅读古书两大障碍:一是语言文字方面的障碍,二是知识性的障碍。古人作注,大抵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对字词句进行训释,以排除语言文字的障碍,二是对古文中所涉及的诸如政治、经济、军事、礼制、名物、习俗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解说,以排除知识方面的障碍。古人的注释为我们阅读架设了阶梯和桥梁。 其次,古人注释,接近实际,较为可靠。 再次,古注是今注的源头,是今注的重要依据。今人注本,并非出自独创,而是来自古注。古注是源,今注是流,读了古注,我们就能知源而识流,同时可以对今人注的优劣得失做出评判。 第四,读古注有时比查字典更能解决问题。读古书应该凭借字典辞书,有些问题一查即能解决,但并不能解决读古书遇到的所有问题。特别是当某个词在句中有具体所指时,查字典更不管用。 二、古书注释的体式类型 (一)传注类 最常见有诂、训、传、注、笺等名称。 诂、训,笼统说来没有什么区别,凡侧重于字词、名物解释的,一般称作“诂”(通作“故”)、“训”。大致说来,诂是以今言释古言,侧重于解释单词的意义;训是对古代词语作形象性的描绘与说明,侧重于解释由两个相同的单音节词构成的词语(重言),并兼言其比兴意义。 传,是传述的意思。传原本指解释儒家六经的书。《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传述《春秋》经义的,故称“春秋三传”。西汉毛亨注《诗经》之书称作《毛诗诂训传》,是因为书中既解释词义,又阐述经义。 注,是注释的通称。晋张华《博物志》说:“上代去先师近,解释经文皆曰传,传师说也。后代去师远,或失其传,故谓之注。注,下己意也。” “注”的名称大致始于东汉郑玄。郑玄对“三礼”有注,其书称“注”。 笺,是表识的意思,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注释。 “笺”的名称始于郑玄。郑玄有《毛诗笺》,为《毛诗诂训传》作注。笺这种注释,一般是对原注婚而不显、略而不详之处加以申发,或者记下自己的不同看法。 (二)章句类 章句,是离章辨句的省称,是分析古书章节句读的意思。章句不以解释词义为主,而着重于逐句逐章串讲、分析大意。汉代儒者治学,从辨析章句入手,故章句体兴于汉。《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载《易经》有施氏、孟氏、梁丘氏《章句》,《尚书》有《欧阳章句》、《大小夏侯章句》,《春秋》有《公羊章句》、《谷梁章句》。汉儒用章句讲经,大都支离烦琐,故被斥为“章句小儒”。一般人“羞为章句”,故自汉以后,章句逐渐亡佚。今仅存东汉赵歧的《孟子章句》,王逸的《楚辞章句》。 (三)义疏类 义疏,是疏通其义的意思。这是一种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注释。义疏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唐人“正前人之疏义,奉诏列裁,定名曰正。”因而义疏在唐代又称作“正义”,也称作“疏”。义疏类注释常常旁征博引,罗列大量材料,证发经注,此其长;但有时不免烦琐冗长,使人目眩。宋代以前,疏和经注是单行成书的。宋代以后,为方便阅读,才将疏和相应的经注合刊在一起。所以义疏类注本都包含经传原文、注、疏等几部分,而且排列有定则,有明显的标记相隔。 (四)集解类 集解类是汇集众说并加上编者意见的一种注释。包括集解、集注、集传、集释等。如何晏的《论语集解》,朱熹的《孟子集注》、《诗集传》,郭庆藩的《庄子集释》即是。 晋杜预的所撰《春秋经传集解》,名为“集解”,但它只是将《春秋经》和《左氏传》聚集在一起进行注解,与上面所说的汇集众说的“集解”名同实异。 (五)补注类 是一种对前人注释作补充、订正的注释。补注类注释有补、补疏、补释、补义、补正等名称。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清王先谦《汉书补注》,焦循《论语补疏》,就是这类著作。补注往往能为理解原文提供一些新材料,提出一些新见解,值得参考。 (六)音义类 音义是一种注音释义的著作,兴起于魏晋,另有音训、音诂、音注、音解、音证、音隐、音释等名称。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由《周易》《古文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等十四部典籍的音义组成,是音义类注释的代表作。这类著作以注音为主,有时兼有简单释义,或指出经典不同版本的异文现象。音义书在给多音多义的词注音时,注音本身即暗含着释义,这是应该注意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