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鉴赏专题复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古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方法与技巧《金榜1号》P156-157、P160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题组一 人物形象类] 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小 儿 垂 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1、答案:(1)从形神两个方面。 (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 (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 “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2.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 翁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鹊 桥 仙 (宋)陆 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陆游《鹊桥仙》中“渔父”的形象和柳宗元《渔翁》诗中“渔翁”的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2答案:两首作品表面上是写渔父(渔翁),实际上都是自己的咏怀之作。两个形象都远离红尘,追求高洁的境界。 [题组二 景物形象类]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 楼 (宋)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 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 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2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诗句,找出诗歌中描绘的景物;然后分析这些景物有何特征,组合起来共同具有什么特点,即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注意,回答第一问时,答案中既要包含名词性的对画面景物进行概括的词语(“江南水乡”),又要包含形容词性的描绘画面特征的词语(“清幽恬静”)。 2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玉 京 秋 周 密 烟水阔。高林弄残照,晚蜩凄切。碧砧度韵,银床飘叶。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叹轻别,一襟幽事,砌蛩能说。 客思吟商还怯。怨歌长、琼壶暗缺。翠扇恩疏,红衣香褪,翻成消歇。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楚箫咽,谁倚西楼淡月。 词的上片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3 答案:词的上片首句从远处落笔,“烟水阔”展现出辽阔苍茫的自然景色,“高林”“晚蜩”“碧砧”“银床”,景物由远及近,这四句色彩冷淡,声响凄清,有层次地描绘出一幅湖天秋暮图。 [题组三 事物形象类]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 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 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又硬。 诗人所写的小松有何特点?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答案: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身世,我们知道这是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 芙 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 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 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这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2、解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解答本题应注意分析物象与人物之间的内在精神意趣的联系,扣住形象蕴涵的情感与象征的身份作答。吕诗中写木芙蓉经霜历雨,但开落任东风,毫不在意,逍遥自适,是豪迈大度的士大夫的象征。范诗中的木芙蓉“辛苦”“心酸”,面对霜雪,但未作“愁”“怨”之色,仍乐观处世,象征孤独但乐观的人之形

文档评论(0)

676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