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汉考古2014.4/总第133 期 特 稿
随州文峰塔M 1 青铜器铸造技术研究
张昌平
(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通过对随州文峰塔M 1(曾侯與墓)出土鼎、编钟等青铜礼乐器残片或残部的观察,可以发现过去
未曾注意的特殊工艺现象。在升鼎中,口沿内设盲芯,以避免口沿较器壁厚大而形成的冷却不均匀问
题;升鼎底角设垫片;鼎足先铸而非焊接。在2 号青铜钟的旋部上面,发现一些炭块和较多缩孔,均系
该部位外凸而造成浇铸时铜液流动不畅所形成,炭块的存在还说明熔铜系采用内燃式。
关键词:曾侯與墓;青铜礼乐器;铸造技术;口部盲芯;浇铸与熔铜
( )
中图分类号:K871.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0327 2014 04-0085-06
2009 年在随州文峰塔曾国墓地发现有两 有楚系青铜器的一般特征,青铜器的铸造技术
[ ]
2
座高等级贵族墓葬,其中M 1 出土有镬鼎、升 也是如此 。文峰塔M 1 青铜器可观察到的铸
[ ]
1 造技术,也与过去所见同时期楚系青铜器一
鼎、鬲以及大型编钟等青铜礼乐器 。M 1 墓葬
的规模和青铜器的体量,显示出该墓可能属于 致。在铸型技术上,M 1 鼎底均设圆形底范,鬲
曾国最高等级贵族。M 1 编钟和鬲的铭文都显 顺沿足内侧三分外范,都是春秋中期以来普遍
示作器者为曾侯與,曾侯與应该为墓主。该套 的技术取向。所有容器的足、耳等附件,一概
编钟铭文记载了吴楚之战的史实,说明铸钟的 采用分铸或焊接的连接技术,如M 1:11 镬鼎的
年代当距此不远,再根据曾侯與青铜器出现在 足、耳均为先铸等等,M 1:13 升鼎的双耳、爬兽
曾侯乙墓中的情况,M 1 年代确定在吴楚战争 均为焊接,缶钮为先铸,这些连接方式,也一如
到曾侯乙下葬之间,因此发掘简报将M 1 的年 同时期同类青铜器。M1:13 鼎外腹壁可以看到
代定在春秋晚期,是非常合理的。文峰塔墓地 为焊接爬兽所预留的榫头凸起,这一时期的焊
是义地岗墓地的一部分,2012 年这里曾经发现 接多采用铅锡等低温材料,升鼎爬兽从器体脱
曾侯丙等春战之际前后曾国墓葬,早些年,在 落,正是低温焊接不甚牢固的结果。
东风油库等墓区也有重要发现。M 1 是近年来 不过,M 1:11 镬鼎和M 1:13 升鼎均见一些
多次发现曾侯墓的又一例,其学术价值自不待 特殊的工艺形式,值得注意。
言。 鼎口沿中设置泥芯,是过去未曾发现的重
M 1 曾遭施工建设破坏,青铜器残损较严 要现象。我们知道,在较厚的足、耳内设置泥
重。不过,破碎的青铜器却显露出完整器未曾 芯,以避免青铜在浇铸后的冷却过程中与较薄
揭示的一些重要的铸造信息。以下从器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