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O一六年三季度宜昌环境质量季报
二O一六年三季度宜昌市环境质量季报
环境空气
2016年第三季度,全市14个县市区均采用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及臭氧(O3)六项指标进行监测分析评价。具体情况综述如下:
1、优良天数占比较高
2016年第三季度,全市14个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均达标。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在73.6%~100.0%之间,平均为90.5%。全市未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9.5%,其中轻度污染占9.3%,中度污染占0.2%。 按优良天数比例排名,由高到低依次是: 兴山县、远安县、夷陵区、枝江市、宜都市、秭归县、五峰县、西陵区、当阳市、高新区、长阳县、点军区、猇亭区、伍家岗区。
其中,兴山县、远安县、夷陵区、枝江市、宜都市、秭归县、五峰县、西陵区、当阳市9个县市区达标天数均在90% 以上,其余5个县市区达标天数比例均低于90%。详见表1和表2。
2、PM10、PM2.5同比整体下降
2016年第三季度,全市14个县市区PM10 浓度范围为30~87μg/m3,平均为56μg/m3(年均值二级标准为70μg/m3),较2015年第三季度下降9.7%,较2013年第三季度下降16.4%。 纳入国家大气考核的5个空气质量监测点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66μg/m3,较2015年第三季度下降7.0%,较2013年第三季度下降12.0%。14个县市区中,除兴山县、远安县、高新区、点军区和猇亭区外,PM10浓度较去年第三季度均有所下降。
2016年第三季度PM10平均浓度最高的6个地区依次为:当阳市、高新区、西陵区、点军区、夷陵区和猇亭区。
2016年第三季度,全市14个县市区PM2.5浓度范围为20~44μg/m3,平均为34μg/m3(年均值二级标准为35μg/m3)。 国家考核区域PM2.5浓度均值为35μg/m3,较2015年同期下降14.6%(2015年第三季度部分县市未开展PM2.5监测,不做全市统计)。
2016年第三季度PM2.5平均浓度最高的3个地区依次为:当阳市、猇亭区和宜都市。详见表3和表4。
3、SO2、CO继续下降
2016年第三季度,大部分县市区的SO2和CO 平均浓度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2016年第三季度,全市SO2浓度范围为6~28μg/m3,平均为14μg/m3 (年均值二级标准为60μg/m3),全市较去年同期下降17.6%。国家考核区域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浓度范围为0.7~1.4mg/m3,平均为1.0mg/m3,较去年同期下降16.7% (2015年第三季度县市未开展CO和O3监测,不做全市统计)。详见表5。
4、NO2、O3呈上升态势
全市NO2浓度范围为5~46μg/m3,平均为22μg/m3(年均值二级标准为40μg/m3),全市较去年同期上升4.8%。其中,枝江市同比增幅较大。国家考核区域O3日均值第90百分位数浓度范围为138~177μg/m3,平均为148μg/m3,较去年同期上升10.4%。其中,夷陵区同比增幅较大。详见表5。
5、大气污染特点发生变化
2016年第三季度宜昌市未出现重污染天气过程。第三季度保持夏季气候,与上一季度相比,雨量增加107.0mm,风速减小0.17m/s,平均气温上升17.7℃,大气扩散条件总体较好,重污染天气未出现,基本符合我市重污染天气季节性规律。
与去年同比,2016年第三季度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除二氧化氮和臭氧外,普遍下降。根据宜昌市气象台提供数据分析,第三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降雨量增加156.4mm,平均风速增加0.10m/s,平均气温上升4.2℃,总体上,大气扩散条件比去年较好。需要注意的是,第三季度臭氧浓度较高。自7月26日开始,臭氧成为我市首要污染物。夏、秋季光照较强,有利于臭氧浓度的升高,臭氧污染较重为普遍现象,我省东部城市臭氧浓度常高于我市。
根据在线源解析结果,2016年第三季度与去年同比,机动车与船舶尾气源、工业工艺源和二次无机源对颗粒物的贡献占比增加15.9%、2.3%和1.9%,扬尘源、燃煤源和生物质燃烧源占比减少8.6%、7.4%和0.2%。
结合六项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同比变化分析,初步推断,环境空气污染物(颗粒物(PM10和PM2.5)、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浓度的下降能够体现我市在大气污染源治理方面取得的成效,但二氧化氮和臭氧浓度有所上升,根据目前O3源解析研究结论,臭氧的前体物主要有两种,分别是VOCs和NOX,说明我市的环境污染形势已经呈现出“无机污染和一次污染占比下降、有机污染和二次污染占比上升”的特点。建议加强对机动车与船舶尾气源的管控。
表1 第三季度空气质量等级
序号 区域 优 良 轻度 中度 重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