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志与「经验」研究理论与实做.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志与「经验」研究理论与实做

民族誌與「經驗」研究:理論與實做 Ethnography and Studies of Experience: Theory and Practice  2005 年 ‧秋天 授課對象:大學部二年級以上 上課時間:週二 pm 6:10-9:00 教室:T209 授課教師:陳惠敏(東海大學社會系博士班) 聯絡方式:huimin@thu.edu.tw ;0937-147-654 課程簡介: 經驗研究(experiential studies )一直是社會學及人類學重要的一種研究方 法,它有許多看來相近的別名,諸如:質性研究、深度田野研究、紮根研究、蹲 點研究等,然而若未能仔細地區辨各種研究方法在認識論上的根本差異,經驗研 究似乎很容易地被隱沒在質化/量化研究的簡單二分法中。而實際上,無論質化 研究或量化研究,均有其在認識論上的根本差異與可能的複雜度。 經驗研究(experiential studies )一詞並無法盡繪本課程的旨趣。「經驗」(或 體驗)的研究、studies of experience ,可能是更貼近研究旨趣的說法。我們所感 興趣的是何謂「經驗」、「經驗」的可/不可理解性與可/不可近性,「經驗」的 意義生產與再現,以及「經驗」的書寫(及其不可能)等。 社會學與人類學的知識生產及詮釋,向以日常生活經驗和進行日常生活的人 們(行動者),為最主要的觀察對象,民族誌的書寫特別是關切如何將這些日常 生活經驗賦予意義。不過,不同的研究者會有不同的取徑,有的是透過一個特殊 的例子(如:Victor Turner 、Roger Abrahams, Richard Schechner )、有的是透過文 字文本(literary text) (如:Frederick Turner 、Phyllis Gorfain )、有的是透過歷史事 件 (如:Barbara Myerhoff 、John Stewart )、有的是透過戲劇規則的尋覓(如:James Fernandez 、Bruce Kapferer )、也有如Geertz 透過深度詮釋來貼近日常生活,甚至 Erving Goffman 、Claude Levi-Strauss 等,也都涉入這場「經驗」意義的追逐中。 為的就是要得到如 Turner 所說的「得來不易的意義(hard-won meanings ):將人 們的思維、意志、慾望和情感,透過述說、繪畫、舞蹈、戲劇,化為一幅幅生氣 勃勃、可交流的作品」。 因而,無論是透過何種取徑,「文本—表演」、「表演—文本」(text as performance ; performance as text )也好,「經驗」研究,似乎就是得先透過理解 「經驗」(understanding experience ),才能將所得的各類文本與資料翻譯(translate ) 成「有意義」(meaningful)或可以研究的「經驗」,否則就會成為別人所無法經驗 1 (體會)的神秘事件,也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可供研究的主題,所有的研究也會變 成是喃喃自語般的毫無意義。因此,如何進行日常生活研究,就成為社會學及人 類學研究者極為關心的一個重要主題。 「民族誌研究」即是在經驗的接收(reception )中一直透過辯證及各類民族 誌寫作,而發展出深刻關切「經驗」的問題。在人類學界有一九八六年 James Clifford 與 George E. Marcus 提出「新民族誌」的概念,對於之前全貌性的民族 誌研究方法提出前所未有的深刻反省與自我批判;在社會學界更早自 1920 年代 在芝加哥學派在 Robert E. Park 領軍下,鑽入城市的各個角落,進行對於各移民 聚落與偏差文化者的深入民族誌研究,留下了許多極為豐富難得的都市民族誌著 作。加上後來女性主義及殖民研究等在知識及實踐上反省,將注意力大幅轉向所 謂的沈默聲音(silenced voices ),民族誌研究取向對於「經驗」的關懷,使得透 過民族誌來翻譯這些沈默聲音的作法愈來愈多見。另外,由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