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鉴赏诗歌的语言2012
中华语言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尤其是古诗词语言更是凝练有加,真可谓一字千金。元代文学家 元好问 曾说:“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因此,须细细推敲,方能解其中之味。 (一)明确诗歌语言的考查角度 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 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 3、赏析诗眼或赏析炼字; 4、对整体语言风格的评析。 (二)了解诗歌语言特点 1、美在准确传神 2、美在言简意丰 3、美在富有弹性 4、美在音韵和谐 (三)语言变形方式 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 改变词性 颠倒词序 省略句子成分等 目的: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 ①炼动词。注意多重含义。 ②炼形容词。注意重叠,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作用;活用为动词;表示颜色的词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③炼副词: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倒好处之意,登翠楼时兴冲冲,而因闯入眼帘的柳色却想起了丈夫,生发出伤感,这种情绪上的变化仅一“忽”字就传达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④炼数量词。作用:更准确地刻画形象,更生动地营造意境。 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 ⑤炼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a.炼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b.炼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1、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核按钮》P134第17题 “红”“绿”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既将无形的不可捉摸的自然变化规律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形象,又将“流光”催人老岁月不饶人的深意艺术地表达出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6辽宁卷) ??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 《核按钮》P133第11题 本诗的诗眼是“孤”字。一个“孤”字将全诗神韵、意境凝聚在一起,浑然天成。“孤”字既表现了失群大雁的处境,又表现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核按钮》P134第18题 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核按钮》P134第7题 这首曲子语言朴素、自然、口语化、贴近生活。如儿化音的运用(酒旗儿、马蹄儿)、叠字的运用,富有生活情趣。曲中不只是用俗语,也配合使用了书面语,如“芳径”“管弦”“垂柳”等,雅俗熔于一炉,既源于生活,又有语言艺术加工。这首曲子都用了长句,叙述舒缓,体现出享受生活的闲情逸致。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词意)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意境)形成鲜明对比(手法); 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情感、主旨)。 强化训练 1 2 2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答题步骤: (1)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语言风格题的思考方法 谈谈下面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春 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叙),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析)。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