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大洋水团环流和海冰研究进展1995—2002Ξ.PDF

中国南大洋水团环流和海冰研究进展1995—2002Ξ.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南大洋水团环流和海冰研究进展1995—2002Ξ

第 20 卷第 4 期 海 洋 科 学 进 展 V o l. 20 N o. 4 2002 年 10 月             ADVAN CES IN M A R IN E SC IEN CE         O ctober, 2002 中国南大洋水团、环流和海冰 ( ) 研究进展 1995—2002 1, 2 1, 2 史久新 , 赵进平 ( 1 海洋环境科学和数值模拟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061; 2 国家海洋局 第一海洋研究所, 山东 青岛 266061) 摘 要: 总结了 1995 年以来中国在南大洋物理海洋学研究和南极海冰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普里兹湾海区是中国 南大洋研究的重点区域, 研究表明, 在该海区存在显著的深层水涌升和陆架水北扩现象, 某些年份深层水与陆架水 混合后产生了较重的水体, 但是尚未发现生成南极底层水的直接证据。在普里兹湾所处的印度洋区段, 亚热带锋、 亚南极锋和极锋表现出显著的时空变化, 特别是不同年份的锋面位置存在较大的摆动。该海区的南极绕极流既是 风生的, 也受到密度场的影响。在凯尔盖朗海台的地形引导作用下, 南极绕极流表现出显著的非纬向性特征。南极 海冰除了显著的季节变化以外, 也表现出长期变化的趋势。此变化与海洋、大气中的其它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表 现为两极海冰涛动、南方海洋涛动等多种变化模态, 对我国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水团; 环流; 海冰; 南大洋 中图分类号: P 728. 2; P 731.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02) ( 始于 1984 年的中国南极科学考察, 迄今已连续进行了 19 次 1984- 1985 年为首次中国南极考察, 1985 ) - 1986 年为第二次, 依次类推 , 这些考察大多采取搭乘考察船前往南极的方式。在由考察船承担的南极考 察中, 南大洋调查都被作为重点考察内容之一。特别是在东南极建立中山站后, 在中山站所处的普里兹湾及 其邻近海区布设了较为固定的站位, 进行了多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观测, 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该海区成为中 国南大洋研究的重点区域, 中国也成为在该海区从事科学研究的主要国家之一。南大洋的海冰具有显著的季 节变化, 在地球冰雪圈中, 其变化幅度仅次于北半球的雪盖, 对气候有重要的影响。依靠卫星遥感技术, 可以 方便地对南极海冰进行连续观测。分析南极海冰的长期变化, 探讨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成为中国南极研究的 另外一个重点。在过去的 8 a 中, 有关南大洋的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本文将对中国学者在南大洋水团、 环流和海冰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综述, 以便为将来的研究和其它相关领域的工作提供参考。 1 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区的水团和环流 普里兹湾是南极大陆沿岸的第三大海湾, 面积仅次于威德尔海和罗斯海。它位于南大洋的印度洋区段, 4 2 大致在 67 °45 ′~69 °30 ′, 70 °~ 80 ° 的范围内, 面积约为 6 ×10 。中国于 1989 年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