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讲地球化学3-谢.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地球的结构和化学成分 ●2)分配(partition, distribution):元素在构成该宇宙体或地质体内各个部分或各区段(子体)中的含量。 分配强调整体中的一部分( 母体中各子体),一般用于岩石、矿物等小地质体 丰度(分布)与分配是相对的概念 如地球上元素的平均含量,相对于太阳系是分配,而相对于地壳、地幔、地核等是丰度 ●2)与其它类地行星一样,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不均一,具有壳、幔、核层圈构造 地球成因:46亿年前诞生,由形成太阳和其他行星的同样物质所构成。形成方式有两种假说: ★炽热的气态星云凝聚(均一增生再熔融分异) ★冷的固态质点逐渐吸积(非均一增生说)。地球轻气体H、He等及重气体Kr、Xe等都强亏损有利该说。目前,星子连续吸积说较流行。 1.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结构概要 (1)地球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 ②地球模型-陨石类比法(华盛顿,1925;Mason,1966): 按地球的各主要圈层的比例计算: 地核 :32.4%,以球粒陨石的镍铁金属相(总量27.1%)+陨硫铁(硫化物相)(占 5.3%)代表 地幔+地壳:67.6%,以球粒陨石的平均硅酸盐成分代表 又叫SMT法(硅酸盐相S-金属相M-硫化物相T) (1)地球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 ③地球物理类比法(黎彤,1976):在布伦模型A+B+C+D+E +F+G(层)基础上,提出各层圈(地壳、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质量分数和物质成分,再加权平均计算获得地球元素丰度 (2)地球元素丰度及其规律 (2)地球元素丰度及其规律 ① Fe+O+Si+Mg ≧ 90%; ②含量大于1%的元素:Ni,Ca,Al,S; ③含量介于0.01%--1%的元素Na,K,Cr,Co,P,Mn,Ti。 ④地球元素丰度遵循太阳系元素丰度的基本规则,如奇偶规律、递减规律等。 但地球中亲气元素含量低(原因?) 欧阳自远,1983 (1)大陆地壳 (1)大陆地壳 (1)大陆地壳 花岗岩类和花岗闪长岩类 77 % 石英闪长岩类 8 % 闪长岩类 1 % 辉长岩类 13 % 正长岩类、斜长岩类、橄榄岩类 1 % (二)地壳的组成和元素丰度 2、地壳的平均化学成分与元素克拉克值 1)克拉克值的概念 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平均含量)叫--。两种表示方法 a. 重量克拉克值: 地壳中元素的重量平均含量 b. 原子克拉克值: 地壳中元素的原子平均含量(原子百分数) 重量克拉克值/元素的原子量=元素的原子克拉克值 (二)地壳的组成和元素丰度 2)、大陆地壳化学组成的研究方法 ①岩石平均化学组成法 如克拉克和华盛顿(1924)、维诺格拉多夫(1962)(1基性岩+2酸性岩)、泰勒(1964)(1花岗岩+1基性岩) (二)地壳的组成和元素丰度 克拉克法(1924) :(8602个火成岩数据中选5159样品,50元素) a.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93% 7% 0.03% b.岩石圈中(地壳) 岩浆岩: 页岩: 砂岩: 灰岩 95% 4% 0.75% 0.25% 具体计算过程: 1.分48个地区计算平均化学成分 2.合并为9个地区计算平均化学成分 3.计算总平均化学成分 (二)地壳的组成和元素丰度 ②细粒碎屑沉积岩法 最早戈尔德施密特(77件冰川黏土), Taylor and McLenan(1985)发展了这一方法 特点: 细碎屑岩的源物质来自剥蚀区,源区出露岩石天然平均样品 经济、快速 适合于区域地壳成分的估计 缺点:Na、Ca、Sr、Ba等一些易溶元素不准 (二)地壳的组成和元素丰度 ③大陆地壳生长历史法 泰勒和麦克伦南(1985): 现今大陆地壳质量75%形成于太古宙(2镁铁质+1长英质=安山质),25%形成于后太古宙,后太古宙大陆生长主要发生在岛弧地区,代表性物质是岛弧安山岩。 ★提出大陆地壳(总体)化学组成安山岩模式 另外,其下部陆壳成分的计算:假设下地壳占陆壳厚度75%,上地壳占25%,据质量平衡,由地壳总体减上地壳得到下地壳成分 ★问题:a. 大陆地壳生长历史认识不同(再循环) b.不同时期大陆壳原始物质性质的认识不同 (二)地壳的组成和元素丰度 ④区域大规模取样和分析(地表或上地壳) Shaw et al(1967、1986、1994)对加拿大地盾8448样;高山等(1992、1998)中国东部。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