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期末告因子的解析再造宗梧逢甲大中文系古俳律文代一研究摘要本研究分部分第一部分重在去第二部分重在策第一部分是代做依里士多德所生或致化的因素有四料因形式因力因目的因以此察的焦探求所古俳律文的展考察其所其所不部分以求其不的共同特有如研究解析其基因密探究之的充分件必要件使的界更明此部分乃取以名篇的作品加以其取依代集的作品出率以圈出已典律化作品然後逐篇依表格圈其特作研究分析的基本材料旁及文以其流衍第二部分是先白文後的白因所篇章不多所以逐篇品分析的方式以了解其作品所以之的原因然後以第一部分所的必要件尺度加
國科會NSC-90-2411-H-035-004期末報告
賦體因子的解析與再造
簡宗梧
逢甲大學中文系
關鍵詞:賦體 古賦 俳賦 律賦 文賦 現代賦
一 研究摘要
本研究分兩部分:第一部分重在檢討過去;第二部分重在策勵將來。
第一部分是為歷代賦體做總體檢,依據亞里士多德所稱,產生運動或導致變化的因素有四種:質料因、形式因、動力因、目的因,以此為觀察的焦點,探求所謂古賦、俳賦、律賦、文賦的發展脈絡,考察其所變與其所不變部分,以尋求其不變的共同特質。有如遺傳研究,解析其基因密碼,探究歷來稱之為賦的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使賦的義界更為明確。此部分乃取歷來以賦名篇的作品加以歸納,其取樣則依歷代選集的作品出現率,以圈選出已典律化(canonize)作品,然後逐篇依表格圈記其特質,作為研究分析的基本材料;並旁及歷來賦體雜文,以見其流衍。
第二部分是先檢討白話文學運動後的白話賦,因所見篇章不多,所以採逐篇品評分析的方式,以了解其作品所以稱之「賦」的原因,然後以第一部分所確認的必要條件為尺度,加以評量,以開發建構新賦體的基因工程,乃具體指出現代白話賦創作的矩度。此部分除討論所有以賦名篇的白話文之外,並盡量旁及當代賦體雜文,以見現代白話賦的全貌,並提出本人的作品三篇,以印證理論,供有意創作者參考。
二 研究主旨與背景說明
賦是漢語文學特有的體類,是漢語文化的瑰寶,是漢代文學的主流。
通常,我們都說漢賦、六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是一代的文學,其實,這是後人依據後設的價值標準,為每個時代的文學成就所作的評斷。如果我們客觀考察文學發展的實況,就不難發現:賦從漢到唐都展現不同的風華,而且一直都是文人最矚木的園地,所以它雄踞著文學主流的地位。從宋到清,雖逐漸失去其主流地位,但仍有豐富的作品傳世。
賦本是民間口傳的文藝,諧隱的韻語,它長於敘事與說理,當它得到晉身宮廷貴遊的際遇,在漢代更附會於詩的功能,取得文學主流的地位,便從此成為驅動文壇風潮的前導。到唐代,更規劃它成為科舉考試文學部門的主要項目,律賦更成為唐代文學的典律。
楚宮到西漢宮廷的暇豫之賦,是聲音的藝術,是由傳播者口誦、欣賞者耳受的文學,有如倡優被蓄養在宮廷的言語侍從,是這表演舞臺的主角。到東漢,由於帝王興趣的轉向,能文之士在宮廷已失去了伸展臺,賦卻反而散播開來,為士大夫階層所共習。沒有帝王獎倡,賦的作品反而增加,創作風氣反而更盛,只是由於欣賞者的角色改變了,於是使它從口誦的文學轉化為重視聲音美感的書面文學,在士大夫文學中取得主流地位,賦的形貌乃與西漢宮廷奏御之賦有所不同。
建安貴遊文學再興,文學生態已經改變,由於此時賦的作者與欣賞者,都長期濡染於經史與語言訓練,於是辭賦仍向士大夫文學的道路發展,充分發揮漢文字的特色,審美角度也逐漸改變,從「巧為形似之言」的審美追求,轉為斟酌經辭、鎔鑄故實,以增加語文美感的密度,炫其博雅才學的審美要求,形成所謂的六朝文體,其賦不論是形氏或內容,都與漢大賦有完全不同的風貌。
南北朝的貴遊文學集團,他們忙於抄書編纂類書,忙於搜集典故,詩也逐漸興盛加入貴遊的行列,詩賦成為文學的雙主流。在唐代文人心目中,文學雙主流的態勢不變,所以規劃為科舉考試的文學科目。為便於評選,更發展成律賦,也造就了律詩。同時,因為它用之於科舉考試,於是形式雖遭到扭曲而賦的題材卻為之擴大,「穿穴經史」使內容更為博富。
到宋代,由於文化環境及文學興趣的改變,賦體又有了變化,但以詩賦為文學的雙主流情況似乎沒有多大的改變,科舉仍以詩賦為進士科的考試科目,好文能文之士,莫不致力於詩賦的創作,各家文集都依循《文選》的體例,將賦的作品置於卷首。擅長古文的歐陽修、蘇軾等,也和韓愈、柳宗元一樣,精心經營辭賦,而留下不朽的名篇,賦體的多樣化,至此為之極矣。
元明是標榜古賦的時代,時有作者;有清一代,律賦特盛,光緒十四(1988)年鴻寶齋主人編印《賦海大觀》,自稱「得賦二萬餘首」,但到白話文的時代,所謂古賦律賦,就此束之高閣。
這應該是很可惜的事。這項源自民間口傳而體貌多變的文藝,理當在白話新文學運動中蓬勃發展,卻在這運動後八十多年未見蛻變轉化。它除了在俗文學領域(如順口溜)略見其原型,舞臺表演好用韻語逗趣之外,檢視百花齊放勇於創新的近百年文壇,賦是相當沈寂的。至於應用於表演的朗誦文學,也大多為新詩所取代。其實,如今新詩的語言密度太高,除非聽者早已熟悉詩章,否則難以及時領略其意涵。因此,發展不歌而誦雅俗共賞的現代賦,未嘗不是可以嘗試的道路。
其實有關白話賦的提出,郭紹虞早見於1927年6月所發表的〈賦在中國文學史上的位置〉。他說:
賦體演變的歷史中,看出賦體屢經變遷的緣故,很受當時文體的影響。一方面
有與歌相合的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脑血管疾病护理新进展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docx VIP
- 民宿管家职业标准2023.pdf VIP
- 2025 妇产科妊娠期糖尿病管理查房课件.pptx VIP
-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原文.pdf VIP
- 基础会计公开课——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ppt VIP
- 幼儿园教师小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数字化背景下幼园绘本阅读策略研究.docx VIP
- 高三试卷:江淮十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生物.docx VIP
- NB_T 31110-2017风电场有功功率调节与控制技术规定.pdf
- 2025年玄武区招聘社区工作者和“两新”组织专职党务工作人员61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25)解读(1).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