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地质构造野外研究方法一.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质构造野外研究方法 周志广 2011年3月12日 提 纲 一、野外工作前的准备 二、沉积岩的原生构造 三、面理与褶皱的野外观察 四、接触关系的野外观察 五、线理及韧性剪切带的观察 六、断层的识别与野外观察 七、构造的叠加与置换 一、野外工作前的准备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组成地壳或岩石圈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构造作用力下形成的各种现象(构造)。 建立构造的时空观是构造地质学的基础 解析构造歌—马杏垣 理化热重,质量流展 升降开合,岩席运转 垂平转化,穹坳褶断 动静相间,掌握突变 时空介质,调研格式 伸缩隆陷,剪换滑旋 层次尺度,叠加置换 转化再造,得失增减 实验模拟,探索机制 组合演化,利于预言 1.明确研究区的区域构造问题 A:认为索伦山和西拉木伦河蛇绿岩带相连,是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缝合线,闭合于中-晚二叠世,板块活动是由北向南进行的。 B:认为索伦山和贺根山蛇绿岩带相连,并是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最终缝合线,古大洋板块向南俯冲,最终闭合于泥盆-石炭之交。 C:认为华北板块北部地区同时存在不同地质时期的两条甚至多条缝合线。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结合带应在更北部的蒙古-鄂霍茨克带。洋壳向北俯冲,并具有复杂的演化过程。 D:内蒙古中西部多岛海构造演化的模式。E:软碰撞、弱造山模式。 2.明确研究区的大地构造位置 3.确定解决地质问题的方法 A、碰撞造山带的经典结构模型 B、与俯冲相关的变质作用 SUBDUCTION ZONES AND PAIRED METAMORPHIC BELTS: High P/Low T Low P/High T C、与俯冲相关的岩浆活动 板块俯冲带的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岩浆弧范围内,距海沟轴部150-300km,平行于海沟成弧形展布。 岛弧与陆缘火山弧是强烈的火山活动区,其火山活动以中酸性,特别是安山岩为主,因富含气体,常表现出强烈喷发性质,火山喷发物中常以火山碎屑物质占优势。 岩石类型及地质特征 发育成熟的岛弧中,三种火山岩系列都可能出现: (1)岛弧拉斑玄武岩系列:主要有岛弧拉斑玄武岩、岛弧安山岩和少量英安岩。 (2)钙碱系列:主要有安山岩、英安岩、高铝玄武岩、流纹岩等。 (3)岛弧碱性系列:以玄武岩、安山岩为主,包括碱性橄榄玄武岩、粗面岩、碱流岩、安粗岩等。 D、增生楔与混杂岩 Accretionary Prism(wedges) and Melange (1)、增生楔的几何特征与形成过程 (2)、增生楔的物质组成 (3)、增生楔的变形 (1)增生楔的几何特征与形成过程 (2)增生楔的物质组成 俯冲板片成分 仰冲板片成分 远洋成分:硅质岩 残余洋壳(蛇绿岩套) 在增生楔中,时常会看到剥露出来的板岩、砂岩(来源于海沟填充物的浊流沉积)、层状的燧石(由远洋的硅质软泥形成)、微晶灰岩(由远洋的碳质软泥形成)、细碧岩(海底玄武岩转变而来)以及蓝片岩。 (3)增生楔的变形 二、沉积岩的原生构造 1、层理的识别: 层理是沉积岩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它是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示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 2、软沉积变形 软沉积变形的准则(1) 1、软沉积变形常局限于一定层位或一定岩层之中; 2、软沉积变形常局限于沉积盆地中一定地段; 3、软沉积变形主要是重力作用的结果,一般不显示构造应力造成的构造定向性。 三、面理与褶皱的野外观察 1、与褶皱有关的多期面理的叠加和置换 大理岩中片理对层理的置换 北京西山鲕状灰岩中的构造置换 无根勾状褶皱 板岩的构造置换 板岩中的构造置换 2、 纵向和横向构造置换 A、纵弯褶皱过程中的面状构造置换 共轴递进变形 B、 横向面状构造置换 非共轴递进变形 1)顺层剪切和‘顺层’面理的发育 2)不均匀剪切造成的褶叠层和‘顺层’的轴面面理 李各庄大理岩中的顺层韧性剪切带 斜长角闪岩的韧性剪切带 C、 纵向和横向构造置换的比较 D、 面理置换的识别 标志层的分布 透镜体的分布 无根勾状褶皱 转折端的层理与面理 3、地层面向的判断 4、褶皱的野外观察 A、褶皱的产状要素:两翼岩层的产状及其对称性、褶皱轴面的产状、枢纽的倾伏角。 B、褶皱的形态:褶皱的长短轴之比,一系列褶皱在平面上的排列关系。 C、褶皱的规模及分布情况。 D、不同性质的岩层在褶皱中的变形特征。 E、各种褶皱的复合与叠加关系。 F、与褶皱有关的伴生构造。 5、褶皱性质的判断 研究伴生构造的特征与分布:小褶皱、劈理、断层、节理和线理 Middle Australia Cambrian 3)强岩层的香肠化 4)强岩层的片内无根褶皱 伸展构造 近水平分层剪切 缓倾面理带 总体近顺层面理,为顺层掩卧褶皱的轴面面理 新生成层构造局部使原生层序多次重复,但原有大套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