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别墅位于捷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坐落在一块倾斜的土地上,南面面向公用绿地。由于地处斜坡,落位有一点困难,因此将主入口以及车库均放在临街的二楼,入口隐藏于墙壁和奶白色的半弧形的主楼梯玻璃围栏之间。通过楼梯下到一楼,一楼则因地形营造了一个通透的空间,平台和踏步可以直接通向花园,使室外与室内相互流通。 平面分析—— 吐根哈特别墅是继巴塞罗那展览馆之后建造的,它传承了并继续发展了密斯“流动空间”的思想。 什么是“流动空间”? 流动空间地主旨是不把空间作为一种消极静止地存在,而是把它看做一种生动的力量。在空间设计中,避免孤立静止地进行体量组合,而是追求连续的运动空间。为了增强流动感,往往借助流畅的极富动态的、有方向引导性的线型,从而创造一种流动的、贯通的、隔而不离的整体空间效果。 但是“流动空间”概念本身是与功能有着某种矛盾的,因为当传统意义上的空间边界开始消解后,在一个典型的流动空间平面里,已经难有“房间”存在了,降低了房子的使用功能。因此密斯面临着一个很大的矛盾——在流动空间中如何进行功能组织? 最终密斯的解决办法是在住宅的公共部分使用开放、流动的空间模式,在私密部分仍然保持封闭的传统空间模式。从而吐根哈特别墅的一层主要是规则完整的开放空间形式,很好的表达了“流动空间”的思想;而二层则更注重于功能上的使用。 二层功能分析图 二层为绝对的私密空间,平面上分隔出3个住宿空间,其余部分为宽敞的看台,这样的设计,不仅使住宿的环境中多了很大的活动空间,还使私密视角减少了很多,很大程度的保障了作为银行家吐根哈特一家的隐私。这是其富有理性的体现之一。 密斯将大部分私密性空间——卧室等均放在二楼,给人以强烈的分散组团印象。他用长条形的房间单元代替墙体从而分隔空间。虽然最终的外观显得不那么“流动”,但密斯将铺地的延伸到了室外平台,半室外的开口以及室内的门厅,过厅三个部分,将它们处理成与室外场地一样的石材铺面,暗示了空间属性上的关联,使“流动空间”的表达与功能分区的矛盾得到很好的调和。 一层的起居室中的“流动空间”模式最早体现在1923年的乡村砖宅方案。密斯既不封闭房间,也不暗示房间体积,而是在空间中展现动态。然而由于结构条件的制约,在1925年到1928年的几幢以砖为主要结构材料的小住宅项目中,密斯只是利用大房间的穿套和转折十分艰难地制造着空间流动。直到1929年的巴塞罗那德国馆,由于采用了钢框架结构,才真正实现了墙体的自由布置和空间的自由流动。长长短短的自由墙体,既表现了空间的流通性,又暗示了方向的指引性,体现了一种韵律感。 密斯在处理这两处的流动空间时有许多相同手法,然而也有发展变化。乡村砖宅和巴塞罗那馆在建筑边界的处理上,时而将墙体延伸至室外,时而采取在建筑外围制造围合庭院作为边界的手法,这种形式给人的感觉是流动空间的边界难以确立。 然而在吐根哈特别墅中,密斯明确将起居室的流动空间以清晰完整的玻璃体量呈现,吐根哈特住宅在其一侧设立了条形庭院,然而它是透明的,在外观上被整合到统一的玻璃体量中,不再是利用封闭的石材墙面来作为建筑外观,从而最大限度地使室内外空间的边界弱化甚至消除。 一层平面的流动空间,对人的空间心理的限定和释放,运用一些出挑的墙壁和弧形的隔墙,又给人一种空间导向。错觉后拥有一种无限的感觉。 5.竖向分析 吐特哈根别墅对地形的处理也同样精彩。它的上层,有着直通公路的出入口,沿公路方向看它像是“底层”,它的下层,高居于半地下室的基座上,有着一个比上层入口更为庄重气派的大台阶降向山坡,造成一种“在上层”的错觉。从而让人们感到“上实下虚”,于是密斯使用厚重的半地下室空间构成“台基”使建筑嵌入山坡,加强了整个建筑在视觉上的稳定性,也同时具有住宅功能所需要的辅助和设备空间,而台基也成为了调节建筑与坡地关系的重要过渡。 * Mies ’ world … 建筑作品解析 之 密斯-吐根哈特别墅 学 生: 李晓晓 邓灿炎 张桦 贾均 指导老师: 张肖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于1886年3月27日出生在德国的亚深古城。他从未受过任何的正规的建筑学训练,而是从他父亲那里熟悉了一整套石结构的各种可能性和极限性的知识。此外,还有彼得 贝伦斯,辛克尔和贝尔拉格对他的影响很深。 一战后,密斯完全背离了辛克尔的新古典学派,开始探索现代建筑的方向。他的这种急剧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到外界影响的缘故。 1919-1924年,他提出了五个建筑方案,其中有现代建筑的尝试。此时的密斯认为创新时代的建筑不能一味的模仿过去,而是要与时代紧密相连。 1928年,密斯提出了“少就是多”。1929年密斯设计的巴塞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