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三大病害症状和防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稻三大病害症状和防治

水稻三大病害的症状与防治 一、稻瘟病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世界性病害,广泛分布世界各水稻种植区。吉林省每年都有发生,其发病程度因品种、栽培管理技术以及气象条件不同而有差别,一般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40~50%以上,分蘖期发病严重时,成片枯死,有的植株虽不枯死,但新叶不易伸展,稻株生长缓慢,不能抽穗或抽出短小的穗。在抽穗期穗颈瘟严重发生时,可形成大量的白穗,不能结实或形成瘪粒。 ????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长期中都可发生,根据病菌侵入时期和侵入部位不同,将稻瘟病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在吉林省发生的主要是叶瘟和穗颈瘟。 ????(一)症状 ????1、叶瘟:水稻从分蘖到抽穗期,叶片受病菌侵染后产生形状、大小和色泽各不相同的病斑,病斑常随水稻品种的抗病性、叶龄和气象条件而有所不同,分四种类型: ????①慢性型:这是在田间最为常见的病斑。病斑初期为暗绿色的侵入点,很快逐渐扩大形成梭形病斑,病斑可清晰分为三部分,中央为灰白色,边缘为褐色,最外围有一圈黄色晕圈。病斑两端有向叶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在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灰色霉状物。 ????②急性型:在适宜发病的条件下,如氮肥施用过多,或在感病品种的叶片上常产生椭圆形、圆形的水渍状病斑。病斑呈暗绿色,其上密生灰色霉层,这种病斑出现的多,常是叶瘟病流行的预兆。 ????③白点型:在感病品种的嫩叶发生病原菌侵入后,遇干燥的气象条件时,在侵染点周围很快形成白色近圆形的小白斑,属进展型病斑。随气象条件的变化可转变成急性型或n慢性型病斑(不利发病条件的多为急性型,不利发病条件下,逐渐扩展为慢性型)。 ????④褐点型:主要发生在抗品种或植株下部老叶上,病斑为针头状或稍大的褐色斑点,病斑上不产生霉层,多局限于两叶脉中间。 ????2、穗颈瘟:在水稻抽穗后,在穗颈、穗轴和小枝梗处发生病斑,形成初期为水渍状褐色小点,后多围绕穗轴向上、向下伸展,在有利于发病条件下,病斑可扩展到枝梗处,病部呈黑褐色,其上生灰色霉层,发病早而重的穗颈可形成白穗,发病晚的穗颈常不能结实,使秕谷增多。 ????(二)防治措施 ????1、选育丰产抗病良种:通88-7、9236 ????2、科学施肥管水:在施肥上应做到N、P、K配合施用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适当施用含硅酸盐的肥料(硅肥、草木灰、矿渣、密灰等)。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后期看苗看天看田巧施肥,冷浸田注意增施P肥?,在管水应做到浅水插秧,深水护苗,浅水分蘖,湿润成熟的间歇节水增温灌溉技术。 ????3、药剂防治:6月25日进行调查,防治叶瘟在病叶率达5%以上时施药,防治穗颈瘟在始穗期和齐穗期各施药一次,可选择的药剂有:①40%富士一号乳油(700~1000倍)1500ml/公顷。②40%克瘟散乳油1500ml/公顷。③20%三环唑可湿粉1.5kg/公顷。④13%页稻瘟一号(1000~1500倍)1.5kg/公顷。⑤21.2%加收热必可湿粉1125~1800g/公顷。⑥2%加收米液剂1125~1500ml/公顷。 ????二、纹枯病 ????近年来在我省普遍发生,危害性也大,成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 ????(一)病状识别 ????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严重的危害稻穗和茎杆,并引起倒伏或整丛枯死,使水稻严重减产,叶鞘发病后,先在近水面处的茎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圆形小斑,然后扩大成云纹状大斑。潮湿时,呈水渍状,边缘暗褐色,中央呈灰绿色,湿度大时,病部长出许多白色至灰白色蛛丝状菌丝,以后逐渐形成白色绒球状菌块,最后变成褐色坚硬的菌核,易脱落。叶片上病斑与叶鞘相似。 ????(二)防治措施 ????1、清除菌源 ????①秋翻地:将带有菌核的病残体埋入土壤深处。 ????②打捞菌核:泡田时,在下风头田边打捞菌核,并将打捞的菌核深埋或烧掉。 ????2、水肥管理:同稻瘟病。 ????3、药剂防治:7月20日左右,穴发病率达20%,可施药防治发病早的年份,半月后再施一次药,有效药剂有: ????①5%井岗霉素水剂1500~2250ml/公顷,效果特别好,有内吸治疗作用。 ????②4%菌核净可湿粉3000~3750g/公顷。 ????③20%甲基砷酸锌(稻脚青)2000倍液喷雾,或每亩125g拌细土25~35撒施。 ????④10%甲基砷酸钙(稻宁)1000部液喷雾,或拌土撒施250克/亩。 ????⑤50%多菌灵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50%纹枯利1000倍液。 ????⑥20%望佳多可湿粉300~375克/公顷,25%甲苗利可湿粉750~1050g/公顷,20%三唑酮乳油1050~1500公顷。 ????三、稻曲病 ????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病害,在局部地区域,为水稻生产中一个重要病害,严重影响产量。 ????(一)症状识别 ??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