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条件下硫氰化铁溶液平衡移动实验探究.docVIP

碱性条件下硫氰化铁溶液平衡移动实验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碱性条件下硫氰化铁溶液平衡移动实验探究

碱性条件下硫氰化铁溶液平衡移动实验探究摘要:分析硫氰化钾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在弱碱性条件下的平衡移动,应考虑三氯化铁的水解作用;在观察其反应现象时,要注意区别生成氢氧化铁胶体与沉淀的不同现象。找出其混合液中三氯化铁和氢氧化钠最佳用量,才能直观反映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关键词:硫氰化钾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平衡移动;实验探究 文章编号:1005-6629(2012)2-0046-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教材中有关化学平衡的内容,往往选取3KSCN+FeCl3=3KCl+Fe(SCN)3作为实例表述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化学反应原理》的“化学平衡实验2-6”中,很难观察到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而其相应的《化学反应原理》教师教学用书中,对其中的现象解释为:“滴加NaOH溶液后发生反应Fe3++3OH-=Fe(OH)3,溶液中的Fe3+浓度降低,混合液的颜色变浅……”。这一提法也有些欠妥。因为这里颜色变浅并不一定就能观察到有沉淀产生。为了更好地深入了解上述出现的问题,作以下探究。 1、实验探索 以上述教材的内容中所给出物质的浓度和操作方法为起点进行系列实验: 试管内加入5 mL 0.005 mol/L FeCl3溶液,再加入5 mL 0.01 mol/L KSCN溶液,摇匀后,均分置于两支试管中:(1)分别向上述盛有混合液的两支试管①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和试管②中滴加1 mol/L KSCN溶液各4滴;(2)再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各滴加0.01 mol/LNaOH溶液3-5滴。 1.1 增加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用量 对上述实验步骤(2)中滴加0.01 mol/L NaOH溶液3--5滴后,观察不到任何明显变化,说明NaOH溶液加入的量过小,所以需加大混合物中NaOH溶液的用量,来观察FeCl3与KSCN反应平衡后,平衡移动的变化。 从上表中可知,在实验步骤(2)中,向加有4滴饱和FeCl3的试管①与加有4滴1 mol/LKSCN的试管②内,各滴入0.01 mol/L NaOH 3-5滴后,两支试管均没有出现任何现象的变化。当NaOH的浓度调至0.1 mol/L时,滴入3~5滴NaOH后,试管②内的混合液才有颜色变浅的现象,若加到6~7滴,才有沉淀产生;而试管①则要加到超过50滴时,才会有颜色变浅的现象,当NaOH的浓度调至1 mol/L时,加入超过20滴(超过1mL)才使混合液变色,且产生的是红褐色絮状沉淀。也就是说对试管①内只加几滴NaOH溶液要使混合液颜色变浅,其浓度必须大于1 mol/L。 1.2 减少混合物中三氯化铁的用量 从上面可看出,实验步骤(2)中增大了NaOH的用量后,试管②中较易出现颜色变浅的现象,但试管①中由于加了4滴饱和的FeCl3溶液,致使两支试管中FeCl3的用量差异过大,加少量NaOH难以使混合物出现颜色变浅的现象。所以,将饱和FeCl3溶液减少到滴加1~2滴(试管②中1 mol/L KSCN的量也相应减少)后,再来分析混合物与不同用量的NaOH作用。 从上表2可知,当向盛有5 mL 0.005 mol/LFeCl3和0.01 mol/L KSCN(体积比:1:1)混合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人1~2滴饱和FeCl3溶液①和1 mol/L KSCN溶液②后,两支试管内混合液颜色均加深。若分别向两试管中再滴入0.1 mol/LNaOH溶液超过16滴(近1 mL)时,试管内混合液颜色均变浅,但试管①内为红褐色透明液(胶体),而试管②内红色基本褪去,为棕黄色浑浊液;若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1 mol/L NaOH溶液超过4滴时,试管内混合液颜色均变浅。当加入的量为4~6滴时,试管①内为红褐色透明液(胶体),而试管②内红色基本褪去,为棕黄色浑浊液。当加入的量超过7滴时,两试管均产生红褐色沉淀。 2、教材中出现有关问题的原因 教材中实验设计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不符的原因,主要是没有考虑到FeCl3的水解因素,即实际上FeCl3溶液呈酸性,向其溶液中加入过低浓度的NaOH溶液难以产生Fe(OH)3;另外,对其反应现象的结论,没有考虑到较低浓度的Fe3+与OH-作用时,从外观上看得到的是Fe(OH)3胶体而不是沉淀的现象(这类实验探究见《化学教育》2009年第9期)。当随着加入OH-量的增加,观察到产生的Fe(OH)3现象是有一个由胶体→悬浊液→絮状沉淀的变化过程。由于上述两支试管中加FeCl3的量不相同,所以加入NaOH溶液后,得到反应现象是不相同的。正是因为两支试管中所含FeCl3的量差异太大(这类设计在其他的教材中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加入相同量的NaOH难以同时观察到混合液中化学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