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狼问题解决导学翻案及答案
狼问题解决导学翻案及答案
狼问题解决导学翻案及答案篇一:《狼专题》导学案
专题 狼
编制:郑强审核:孙丽华 班级 姓名 评价等级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母狼的智慧》,感受文中母狼的形象。
2.开展狼专题研讨活动,进一步了解狼、认识狼。
3.学会辩证地看待和分析事物,尽量看到事物的两面性。
【自主学习】
1.写出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谚语、歇后语,介绍你所知道有关狼的故事
成语: 谚语: 歇后语:
2.蒲松龄写的《狼》中,屠夫和狼谁强谁弱?最后如何决出胜负?这故事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感?
3.《母狼的智慧》中称“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狼”,作者这么说有什么根据?你同意吗?
4.你通过对狼的专题研读,你准备用哪些词来刻画狼的形象?你用哪些词来表达你对狼的态度?
提示:(1)肯定类: 对狼的态度:
(2)否定类: 对狼的态度:
【合作探究】
1. 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动物往往会被作家赋予人的品格,如称狼“聪明”或“狡黠”、“勇敢”
或“凶残”,用词的褒贬区别都是由作者的立场和情感态度决定的。你觉得科学家会用怎样的词语来描绘狼这样的野兽?在他们所写的文章中是不是有时也会带有一些情感倾向?试举例说明。
2. 世界上有的民族崇拜虎,有的民族崇拜牛,有的民族崇拜蛇??也有的民族非常崇拜狼。
在蒙古和我国的新疆,一些故事和谚语中,狼是英雄的象征,有人喜欢以“狼”为人名;在欧洲一些国家的传说中,狼还被尊为人的保护神。比较一下另外一些民族对狼的态度,你能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3. 有人认为,狼的食肉性、凶残性给人类以及家畜造成了不少伤害,应把这种动物赶尽杀
绝,让宁从地球上消失,但又担心因此会破坏生态平衡;也有人认为,把狼杀尽并不要紧,恐龙早已绝迹,人类不是照样发展吗?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谈谈你的理由。
4. 我们从小接受的是做个“好孩子”的教育。这种“好孩子”往往定位成像羔羊一样温驯,
像小牛一样憨厚,像兔子一样谨慎,像小鸟一样依人。如果现在要求我们以强悍的姿态去做一匹狼,你是赞同还是反对?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理由。
5. 我们进行了“狼”专题探究,你有什么启示? 推书---关于狼的小说:
1姜戎《狼图腾》、《狼图腾:小狼小狼》2西顿《狼王传》
3沈石溪《狼王梦》、《狼妻》、《残狼灰满》 4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白牙》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成语:狼狈为奸、狼吞虎咽、杯盘狼藉、狼子野心、狼狈不堪、
鬼哭狼嚎、狼心狗肺、狼烟四起、豺狼当道、与狼共舞
谚语: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
狗怕弯腰狼怕蹲。
越是怕,狼来吓。
空手套白狼,肉少狼多。
狼到天边不改性。
狼最喜欢离群的绵羊。
狼剩一口气时,还想吃羊。
歇后语:狼吃狼——对着嚎;狼借猪娃——还不了;狼啃青草——装羊(洋);
狼群里跑出羊——不可能;狼看羊群——越看越少;狼给羊献礼——没安好心;
狼崽进羊圈——没好事。
2答:在蒲松龄的《狼》中,屠夫处于弱势,狼处于优势,但屠夫凭着他的果断、勇敢和智慧置狼于死地。这实际是作者借这一故事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恶人和恶势力,不管怎样阴险狡诈,不管耍弄什么花招,总归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表现了作者对屠夫机智勇敢和斗争精神的赞美
3答:同意。狼带着小狼过河能够想到所死动物的胃吹足了气作为皮筏,这应该是智慧的象征。还有那只母狼,为了保护幼崽,用爬坡延迟猎人的速度,为儿女赢得隐蔽的时间,并用自己的尾巴抹平痕迹,用全力向相反的方向跑去,以自己的死保护孩子的生,这又是何等的聪明。
4提示:(1)肯定类:聪明、智慧、慈爱、无私、勇敢、知恩图报、团结等
对狼的态度:尊崇、敬佩等
(2)否定类:狡黠、奸诈、凶残、贪婪等
对狼态度:惧怕、痛恨、厌恶等
【合作探究】
1答: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动物往往会被作家赋予人的性格,因此用词的褒贬区别都是由作者的立场和情感态度决定的。因此,我们在分析某一种现象,看待某一个事物时,一定要从多方面考虑,要辩证地思考问题。
比如我们课本中的学过的两篇作品:蒲松龄《狼》中的“狼”是凶残的,狡猾的,是无情的,是人类的敌人,作者对其憎恶、蔑视;毕淑敏《母狼的智慧》中的“狼”聪明、智慧、善于团结,母狼充满了母爱,关注孩子,人类和谐相处,作者对狼友好,甚至敬佩。
科学家对“狼”的描绘:性残忍而机警,极善奔跑,常采用穷追方式获得猎物。(看课本上《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狼”词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家和文学家的不同之处:科学家一般总是尽量把自己的感情色彩降到最低限度,科学地、客观地描述事物,以便读者能更清楚更真实地了解这些事物。
2答:不同的民族对狼的态度各不相同,这告诉我们:对于同一事物,由于人们的观赏角度不同,所以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