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困惑与出路-方莹演讲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产困惑与出路-方莹演讲稿

中产的困惑和出路 主讲:方莹 简介:畅销书作家编剧,《成交》《焦虑的中产》作者; 原金蝶某行业负责人,善长战略管理、行业研究和营销 我们来讲讲中产的划分和标准 今天跟大家探讨的主题是《中产的困惑和出路》,以前跟大家交流的多是营销技巧的培训。包括今年发生了两件意想不到的事,也是跟营销有关。 一件是读者的故事。 《中国式中产》在网上做连载的时候,出书名已改为《焦虑的中产》,我的一个读者发出邀请,希望我能给他的美容师团队做一个专业销售技巧的培训。我有些讶异,一直在IT行业混,对美容行业还真不了解。细聊之后才明白,原来我在书里写了一个细节:全职太太在美容院消费的小故事。他认为这个章节写得很精彩,尤其美容师的推销说话术写得很到位很真实,可以提炼出来给一线人员学习和使用。 另一件是影视的故事。几个月前上海某知名影视公司的策划制片人来北京出差,邀请我喝咖啡。我送了一本《成交》给他,希望有机会能拍成商战题材的电视连续剧。没想到,两周之后他的同事告诉我,领导要求他们每个人都要看这本书。我当时听了很高兴,以为改编有戏了。哪知领导是要求他们多学习这本书里写到的“商务谈判技巧”。 以中产为主题的交流,是受第二次的邀约,而真正交流今天是第一次。 去年底,香港电台电视部黄导演,在做一个关于北京中产生活的报导,当时邀请我去做交流。结果,我正参加广电总局办的一个新锐编剧秋季培训班 ,地点在密云水库,封闭式培训一周,赶不回市区。 很多人提到中产,第一个反应都会问: 谁是中产? 关于中产这个词,已经谈到好几年了,但一直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各说纷坛。 官方机构划分的中产: 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通常有两个,一是职业,二是人均或家庭收入。按照《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下的定义,中国中产阶级是指那些年收入(按购买力算)在1.35万到5.39万美元 约合9万到36万元人民币)之间的人。 而国家统计局则将中产阶级定义为年收入在7250-62500美元 约合5万-42万元人民币)之间。《全球发展趋势2030》报告:到2030年,80%至85%的中国人将成为中产阶级。 民间组织划分的中产: 根据某调查公司编制的《中产群体的生活方式及消费形态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中产群体判别有十大标准,只要符合以下任何一条,即可认定为中产群体: 1、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水平在人民币50万以上;   2、个人总体年收入水平20万以上;   3、拥有私人轿车,价值在20万以上;   4、拥有高尔夫球俱乐部会员卡;   5、拥有企业规模(企业营业执照注册资本100万以上)或员工15人以上;   6、在上市公司、中国知名品牌企业、地方知名品牌企业、中国企业规模排行榜前500上榜企业或跨国公司代表处、三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单位中担任董事、董事长、监事长、总监、副总经理、总经理或总裁的人士;   7、担任地级市以上工商联、青年企业家协会或其他类似组织领导的委员;   8、是EMBA(高级经理工商管理硕士)班就读学员;   9、拥有私人服务人员(私人医生、律师和保健护士); 10、名牌大学或著名研究机构中的博导、学科带头人。知名的、有成功历史的自由职业者或专业人士。 老百姓眼中的中产: 我问了三个朋友,他们给我的回复是这样--- 朋友一:家庭有房有车,不低于50万存款,另外年收入30万。 朋友二:如果在北京这样的城市,我认为最少得有两套房,月收入还不能低于4万才行 朋友三:北京和上海这样的一线大都市,我觉得除了有车有房之外,年收入不到100万,都不敢说自己是中产。 如果光从收入来看,感觉中产还可以,但是当我真正了解他们的时候,会发现这群人过得真不怎么样。 我们来讲讲中产的困惑和压力 有两个中产朋友给我讲了他们的困惑和焦虑。 第一位,女性朋友,刚为人母,夫妻俩均来自外省农村,北漂一族。家庭月收入25000元,有车有房贷,养四位老人。收入刚够日常开销,没剩余。老公是事业单位,工作稳定但收入有限。她是职场精英人士,随着年龄增长,又经历生子育乳,已到工作瓶颈期,升职无望,新人又虎视眈眈。每每考虑到将来收入来源、孩子教育,老人医疗等问题,就倍感压力,寝食难安,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失业,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供楼、供车、供小孩读书、供老人上医院,这些都是钱! 第二位,男性朋友,多年自主创业,小有积蓄,较早步入中产家庭。可惜好景不长,前年与朋友合伙开厂,运行近两年,市场开拓层层受阻,赋税沉重,已到入不敷出的地步。公司上下人心浮动,流动厉害,造成恶性循环。朋友前期投入较大,半途而废意味着一败涂地,唯有咬牙坚持,每月亏损近五万。眼见着坐吃山空,老婆又是全职太太,医保全无,儿子在北京读贵族小学,压力之大令他曾经两天两夜无法入眠。感叹自己如溺水之人,在湖面上扑腾挣扎,求救无望。后面这位朋友今年已经熬出头了,前段时间见他换了一辆车,从马六换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