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成功观:“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docVIP

李斯成功观:“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斯成功观:“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李斯的成功观:“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曾经做了30多年秦国丞相的李斯,在历史上让他最露脸的就是他给秦始皇出的那个“焚书坑儒”的馊主意了。李斯自己也是个读书人,可也正是这位读书人在历史上第一次把读书人给狠狠地“坑”了一把。(对了,“坑”的这个意思是不是就是从这里来的呢?值得研究)。在秦国驱逐宾客的时候,李斯写了一篇题为《谏逐客书》的报告呈给秦始皇,报告摆事实,讲道理,也的确写得洋洋洒洒,在《古文观止》里占了一方位置。不过,李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出道前那句“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的名言。因为,正是这句慨叹让李斯离开自己的故乡楚国,来到秦国,并在那里建功立业、位极人臣。虽然,李斯后来很不走运,碰上指鹿为马的赵高这种忒不地道的主儿以至于落得被夷灭三族的结局,但是不管怎样,李斯是至少曾经成功过了的——对于成功人士我们总是很景仰的——而激励他鞭策他走向成功的未尝就不是这句话。   李斯是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上蔡县人。李斯年轻的时候在郡县里做过一阵子管理文书的小“公务员”,估计还远远没有现在的乡镇干部那么拽。他能写得一手锦绣文章,自然是个好读书,爱想事的青年。李斯在他们机关里的公共茅坑(那时候的衙门恐怕也没有现在的政府办公楼那么豪华气派,更没有什么洗手间了)里看到几只老鼠混迹其中,吃些脏东西,身上自然也是脏兮兮的。每当人或狗进来的时候,还被吓得魂飞魄散,屁滚尿流,着实悲惨。无独有偶,他又在粮仓里看到另外几只老鼠,身边的粮食堆积如山,住的粮仓当然也够宽敞,而且没有人和狗过来骚扰,可谓养尊处优。李斯想了想,就感慨上了:这人啊,有出息没出息,就跟老鼠没区别阿,就看他处在什么环境了!(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李斯的感慨在今天何尝不是这样呢?工地上的农民工,吃得孬,住得差,干得累,挣得少,而且一年到头还不一定拿得到工资,只能通过爬塔吊“秀”一下才能拿得到自己的血汗钱。而那些房地产开发商的老板们呢,有的可能和农民工出身完全一样,斗大的英文单词也认不了一麻袋,却每天吃香的,喝辣的,闲得无聊的时候在媒体上发表些惊世骇俗的言论,就能大把大把地赚银子。一样是父母养的,差别怎么就那么大呢?   认识到这一点,李斯觉得老这么在基层机关这样一个小环境里混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于是思想也就开了小差:他也想通过“考研”深造,来给自己换换环境。对于考研这件事,李斯并没有像现在的大学生那样稀里糊涂地为了考研而考研,而是一开始就意识到要在提高学历的同时要学些经世致用的真才实学。考虑到战国末年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他选择了当时的大学问家荀卿做导师并且主攻“帝王之道”专业。   少不得几年的寒窗苦读,学业终于完成之后,李斯觉得虽然自己是楚国人,但是楚王昏庸无能并不值得自己效力。是啊,屈原是楚国的贵族还不是被气得投江了吗?其他国家,除了秦国之外都很危弱,实在没有建功立业的平台和机会,于是就准备去秦国。李斯的想法再现实不过了,其实今天的毕业生找工作也一样啊:谁不想傍一家实力雄厚的大公司?除非是自己实力确实不济,才先无奈地在一家小公司趴着骑驴找马呗。管他国企还是外企呢。薪水并不是重要的,关键是要有发展。李斯想好了之后,并没有忘记向他的老师辞行,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荀卿,也就是在这里李斯说出了那句激励无数后学和有志青年的话:“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不仅如此,李斯还添油加酱地说,长久地处在卑贱的地位、困苦的境地还愤世嫉俗、自称厌恶名利、与世无争这并不是读书人真正的想法。在李斯看来,这只是那些无能之辈的托辞和借口罢了。当然那真正少数“非不能也,而不为也”的高人则又不在此列。那时候的李斯恐怕还是火候没有炼到家的年轻人,在老师面前也一样喜欢有一说一。我可以想象,听了这番话,荀卿老先生这样的化外高人倒也不会有什么不爽,最多也只是摇了摇了头,在心里说上一句:这孩子,还是年轻啊!不过李斯说出的这段大实话,可的的确确让古往今来不少安贫乐道的读书人伤了一把自尊。不过他们觉得面子也活该,乐道就该安贫吗?一个人在世界上最首要的就是谋生的本领,在农业社会里,这个谋生的本领至少就是要学会种地,在商业社会里恐怕就是挣钱的本事了。如果一个人连生存都有问题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又如何谈起呢?中国传统文化里尤其是儒家文化里过于强调“重义轻利”,让有志之士多视金钱为洪水猛兽。其实说白了,无非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罢了。有钱绝对不是一件坏事情,会挣钱更是一件好事情。因为,拥有了金钱才可以更好地利己利人。所以,我从来认为“君子固穷”纯粹是扯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才真正是一种现实而积极的态度。    “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李斯他老人家在多少年前就早已看出来:地位卑贱是一个人最大的耻辱,处境穷困是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当然了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