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水平井水淹类型识别及治理对策研究排版-天然气与石油.DOC

水平井水淹类型识别及治理对策研究排版-天然气与石油.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平井水淹类型识别及治理对策研究排版-天然气与石油

文章编号: 齐银1,2,郑刚2,董立全1,白晓虎1,陆红军1,顾燕凌1 (1. 陕西 西安 710018;2. 陕西 西安 710018;) 摘要: 关键词: 0 前言 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分布广泛,储量资源丰富,已探明超低渗透油藏三级储量占长庆油田总三级储量的50.6%;潜力储量为11.87亿吨,占总潜力储量的79%,是长庆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资源基础。以华庆油田为代表的超低渗透油藏以半深湖-深湖相沉积为主,沉积类型以砂质碎屑流、浊流沉积为主;储层物性差,平均孔隙度11.12%,岩心渗透率0.36×10-3μm2;孔吼细小,中值半径0.1~0.2μm,地层压力系数0.7,属低压超低渗透油藏。 开发初期该类油藏主要采用定向井超前注水开发技术,对于物性相对较好的区块开发效果理想,而对于物性相对较差的区块,直井开发单井产量低,开发效益差。近年来,开展了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开发试验,同样采用超前注水技术政策,试验了交错排状注采井网,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水平段长度600-800m,配套6口注水井,见到了明显的增产优势,单井产量达直井产量4倍左右,且稳产效果好。然而,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部分井水淹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水平井试验效果,由于水平井配套注水井较多,生产动态验证时间长,堵水调剖工作难度大,本文结合生产动态数据,提出了水淹类型识别方法,指导了生产动态验证工作,并提出了相应治理对策。 1 水淹类型识别 关于油田注水开发水淹油层的识别,很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1-4],研究的对象多数为已进入高含水期开发的油田,研究的方法多为通过测井资料、录井等资料进行归纳对比、模糊神经网络判断等,而判识水淹井来水方向及水淹类型时,多采用生产动态验证、示踪剂测试等方法,该方法可以准确判断来水方向,但验证周期长。 对于一口采油井对应多口注水井时,如HQ油田水平井注水开发时,水平井水淹动态验证和测试难度增大、水淹类型识别周期长。本文根据注水一些生产动态指标,利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判断水平井来水方向[5-6]。 1.1 窜流通道识别指标筛选 (1) 注水井注入压力变化率 如果注采井之间不存在窜流通道,注水井注入压力在长时期内会保持平稳。而在窜流通道形成的过程中,注水井的注入压力在短期内迅速下降。 (2) 注水井注入压力相对值 当注水井与水平井之间存在窜流通道时,注入水沿地层内部窜流通道突进至生产井,渗流阻力小,在达到—————————————————————————————————————————————作者简介:齐银(1980-),男,陕西定边人,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压裂酸化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 地质配注条件下,地面注水压力相对系统压力偏低。 (3) 注水井每米吸水指数变化率 存在窜流通道的井,其单井每米吸水指数会远比其它井大,吸水指数较大的井存在窜流通道的可能性较大。 (4) 注水井超前注水量相对值 注水井超前累计注水量越大,发生窜流的可能性越大。 (5) 注采动态相关性 生产过程中的注入量和产液量可以反映注采井之间的相关性,油水井动态相关值越大,窜流通道的发育程度越大。 1.2 窜流通道识别方法 窜流通道模式分为孔隙型或裂缝型。如果Darcy径向流公式左端大于右端5倍或者更多,则近井筒流体流态为线性流,即窜流通道为裂缝型[7]。 在确定表征窜流通道的指标后,利用模糊聚类数学方法客观划分注水井类型,即判断确定注水井存在窜流通道的概率,从而筛选出优势注水井。 1.3 实例应用 QP3井位于HQ油田,该井2010年12月13日投产,排液稳定后日产液18.8m3,日产油6.1t,含水61.8%,含盐47353mg/l;见水后日产液13.5m3,日产油2.97t,含水74.1%,动液面位于井口,含盐12861mg/l,水淹后日产液14.4m3,日产油0t,含水100%,动液面位于井口,水型为Na2SO4型,而该区地层水为CaCL2型,为此可以确定见注入水。 通过整理、分析QP3井组生产动态数据及测试资料,采用窜流通道识别方法计算结果表明:B260-60井存在窜流通道的概率最大(96.3%),其次为B261-62井(65.7%)。计算流态识别指数,B260-60井为线性流(5),因此认为该井与QP3井有裂缝沟通。 经动态验证,B260-60井2010-12-31停注后,QP3井从2011-1-6开始含水由96.0%下降至48.4%。 表1 QP3井对应注水井计算结果 注水井 B258-62 B259-64 B260-60 B261-62 B262-58 B263-60 超强注水相对值 0.37 0.15 0.15 0.15 0.04 0.14 注采相关性 0.01 0.01 1.00 0.01 0.80 0.30 注水压力相对值 1.05 0.84 1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