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泉州乡土历史文化.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泉州乡土历史文化

泉州乡土历史文化校本课程 主讲:郑江河 本学期内容:1.“南迁的不朽巨卷”:中原汉人南迁与古泉州的开发 2.“涨海声中万国商”:泉州海外交通贸易与“海丝之路”的延伸 3.“先辈拓海漫漫路”:侨乡丰碑万古流芳 4.“革命忠魂丰碑永铸”:泉州近代革命烈士先进事迹 5.“科技之光闪耀泉州”:泉州历代科技成果 6.“思想火花碰撞未来”:泉州思想文化遗产继承与保护 7.“血脉相连的同胞情”:闽台缘系未来 8.“历史文化名城誉满天下”:泉州文物古迹与旅游开发 9.“移风易俗”:泉州习俗的扬弃 第1课中原汉人南迁与古泉州的开发 知识提纲 一、闽越族开发古代泉州 △二、中原汉人南迁 三、泉州府县设置与变革 △四、古代泉州经济的发展 一、闽越族开发古代泉州 1、自然地理环境简介 (1)中唐诗人包何:连年不见雪,到处即行春。 (2)晚唐寓泉诗人韩偓:四序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 小结:东南沿海,西北戴云山脉,中不丘陵,晋江横贯,海岸曲折,气候温暖,雨量充足 2、闽越族对古泉州的开发 (1)时间:新石器时代。(考古证据:泉州市郊、晋江、南安、安溪、永春等地数十处遗址) (2)农耕定居生活:渔猎、种稻、造舟、手工业(纺织、制陶) (3)闽越族:古越族的一支。泉州开拓甚早。在晋江流域的各县,都有大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三、四千年前,居住在此地的闽越族“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使用石制工具,已经掌握了种植水稻、纺织、陶器制作等技术。 晋江市深沪湾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沙丘遗址 2007-5-9 1:48:52    中广网福州4月26日消息(记者陈定川 泉州台陈琪 晋江台陈燕 许清云)近日,考古专家在位于泉州深沪湾的深沪镇坑边村庵山发现一处内涵十分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沙丘遗址。   4月19日,晋江市文物部门在此处会同考古专家为以前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作后续调查及保护工作时,意外于庵山取土断面发现这处内涵十分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晋江市博物馆副馆长左子娟介绍,遗址有一些贝壳类,还有一些陶片和动物的化石等遗物。从这些人工打制的石制工具及陶片表面的纹饰初步判断,年代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到商周时期,约距今5500年到距今3500年。    此外,考古专家认为大量的贝壳堆积物可能为史前人类食用后丢弃的生活垃圾,并初步判断曾经有古人类的一个族群长时间生活在那里,因此只要对深沪湾沙丘遗址进行深入挖掘,发现墓葬区的可能性很高,古晋江人的遗骸及陪葬品也可能就此发现。    考古学者说,调查这个遗址,可以考证出当时闽南地区的航海技术和一些人类生活的习俗。该遗址目前未被破坏的面积约近20万平方米,这是福建省首次发现的规模宏大的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遗址,也是我国东南沿海最大的沙丘遗址。   近年来由于建设的加快,庵山的大片土地被纳入工业园区进行开发,所以遗址的相当一部分已被夷为平地,现存面积大约10余万平方米。为此考古专家建议以庵山为中心,规划出沙丘遗址的绝对保护区,保护区内严禁施工或取沙,在未进行正式挖掘之前暂停周围地段挖沙。同时计划分期挖掘和研究,并 史料摘录 “往若飘风,去则难从”。 “文身断发”(身上刺鳞从龙蛇花纹,蓄短头发) 工具:斧、锛、刀、镰(石制)和坠、纺、轮(陶制)以及陶钵、罐、壶、瓮(生活用具) 遗址:南安丰州狮子山、永春九兜山遗址(稻草壳、粟粒稻藁)推断出? △二、中原汉人南迁 历史沿革: 先秦 夏、商两代,今泉州地理区划属扬州。 西周时,为七闽地。出现关于泉州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属闽越地。居住在这里的闽越人擅长造舟航海,“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水行而山处,”过着渔猎农耕的生活。 周赧王九年(公元前306年)前后,越亡,其族人部分流播闽中,或为王,或为君,并服于楚,泉地属之。 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立闽中郡,泉地归之,为闽越族酋长无诸所领。 汉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因助汉灭秦、楚之功,被封闽越王,领闽中故地,都东冶。泉地属闽越国。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因闽越国不断举兵侵百越,汉兴师问罪,废除闽越王封号,并先后封两王(越繇王与东越王)以共领前闽越国地。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东越王因叛被杀,汉改封越繇王为东成侯,并命军吏徙闽越民于江、淮间。 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因遁逃山谷未迁的闽越民逐渐繁衍,设立冶县,隶属会稽郡。泉地属冶县。后又改属会稽南部都尉的侯官县。 三国时期 三国 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东安县,县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为本地设县置治之始。 辖今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及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厦门市、莆田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