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保护自己的隐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保护自己的隐私

5.接打电话或写信时不太关注身边是否有其他人。 6.社会上的调查或网上填写的个人信息是否如实填写。 7.体检时不在乎身边是否有其他人。 一、个人隐私的范围 个人的姓名、年龄、婚姻状况、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身份证号码等。 “一米线” 1、“一米线”规则是指某一客户在银行、邮政局办理存取款业务时,其他客户必须在窗口一米外等候,以防止客户个人银行账号、储户密码、身份证号码等信息被盗走。 1、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和适度的情感距离。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为人际交往划分了四种距离,每种距离都与对方的关系相称。 (1)亲密距离: 15厘米~44厘米 44厘米以内,在异性,只限于恋人、夫妻等之间,在同性别的人之间,往往只限于贴心朋友。 (2)个人距离:46厘米~122厘米 这是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离,已较少直接的身体接触。 (3)社交距离: 1.2米~3.7米 这已超出了亲密或熟人的人际关系,而是体现出一种公事上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 (4)公众距离: 3.7米~7.6米 2、要提高防范意识,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提示: 1、不要随意填写与个人信息相关的表格 2、商务活动中,必要时可要求约定保密责任。 3、学会拒绝 知识归纳 * * * * * * * * 1.将自己的日记、信件等随意放在某个地方。 2.学校发的各种调查表是否认真如实填写个人信息。 3.遇到烦恼马上向他人倾诉。 4.当朋友问及你不愿回答的问题时,是否如实回答。 1、了解个人隐私的范围; 2、理解并掌握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 3、当自己的隐私权受到侵犯时,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习目标: 书本P87-90: 1.哪些内容属于我们个人的隐私? 2. “一米线”的含义、作用是什么? 3.人们在交往时,为什么要选择恰当的距离? 4.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 自学指导 小丁在取款机前取钱时,好几个取钱的人围着她,观看她输密码取钱。 是否侵犯到小丁的隐私权? 2、作用(意义):对别人隐私权的尊重,是基于道德标准而提出来的一项措施,是现代社会保护个人权益的文明观念的体现。 二、如何有效地保护自己的隐私 知识链接: 二、如何有效地保护自己的隐私 保护隐私策略三: 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 提示: 1、要求停止侵权行为 2、要求经济赔偿 3、向法院提起诉讼 *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