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居住区规划的
第一节 居住区演进与前瞻
一、居住区规划组织形式的演变
回顾我国居住区规划建设的发展进程,历经里坊、街巷、邻里单位、居住小区、综合居住区的过程,并呈现出螺旋形发展势态,体现居住区明显的社会属性及其物质现象。
;“里坊”的形成
早在奴隶制社会,随着城市的形成,出现了最早的居住环境的组织形式,如我国周代的“里”,古希腊和罗马时代城市的“坊”,这些居住单位的规模都比较小。
封建社会时期,唐长安城的人口规模达100万人,用地为80km2左右,居住区基本单位——“坊”的面积也进一步扩大,大的为650步X550步(约80hm2),小的也有350步X 350步(约27hm2) 。
这些基本居住单位均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设有坊墙、坊门,每晚实行宵禁,坊门关闭,禁止出入。就我国城市规划发展史沦,这种由纵横道路网所划分的方整坊制,与早期运用井田制规划概念的传统足分不开的。;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北宋仁宗时,由于商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原来的坊里组织形式被商业街和坊巷的形式所代替,坊墙为商店所代替、宵禁被取消,夜市纷列,住宅直接面向街巷多与商店、作坊混合排列,东京(汴梁)就是典型的代表,《清明上河图》上描绘的即汴梁城街巷的景象。
欧洲封建时代的大多数城市都是在罗马营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规划多以道路分隔成小坊的组织形式一直延续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前期,17到19世纪,欧美国家一些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均采用这种方式。
我国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建国,住宅建设一直混乱无序,缺门严重,一些通商口岸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地价昂贵,出现了二、三层联排式为基本类型的里弄式住宅,实际上是街巷、三合院在空间压缩中的变态。所谓里弄,其一般形式即城市街道两侧分支为弄、弄两侧分支为里;一般不通机动车.日照、采光、通风条件较差,几乎没有绿化,空间呆板单调。上海、天滓两地的里弄大致可对我国南方和北方的里弄作一概括表述。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筑师“西萨·佩里”提出了“邻里单位”的理论,试图以邻里单位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他制订了邻里关系的六条基本原则:
(1)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2)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采用尽端式,以保持内部的安静、安全和交通量少的居住气氛;
(3)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越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约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3000~4000人;;特点:1、城市交通不穿越
2、人车分流
3、保证充分的绿化
4、邻里单位设一所小学(一般规模18班)
5、保证地形地貌;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