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闻一多诗歌创作成就2.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略论闻一多诗歌创作的思想艺术成就 作者:陈振华 学校:舞钢电大 年级:06年秋 学号:061124217 指导老师:孟书明 职称:中高 答辩组成员: 答辩日期:   年  月  日 略论闻一多诗歌创作的成就 陈振华 2008年5月 摘要:在我国新诗史上,闻一多是一位绝对不可忽视的、占有着独特地位的重要诗人,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闻一多对新诗创作的贡献:闻一多是新诗的最早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在新诗的创作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善于吸取我国古典诗歌的格调韵律和西洋诗的音节,要求新诗格律具有三种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二)、闻一多诗歌创作的思想风格:他是一位优秀的爱国诗人,他写过很多抒发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的优秀诗篇,而且,这些诗篇比之同时代的另一些诗人的作品,带有更突出更炽热的爱国情感。(三)、闻一多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艺术上的精雕细刻;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意境的绵远、幽深;构思灵巧、新颖。 关键词: 闻一多;诗歌;思想;艺术成就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闻一多的名字已经铸刻在无数革命者用鲜血凝成的天安门前的烈士纪念碑上。他那“昂头做狮子吼的民主战士”(1)的形象,已经深深烙印在无数中国人民的心里。作为一个著名的学者,他在学术上的造诣,特别是在我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中,“他那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赅博,立说的新颖,不仅是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的。”(2)作为一个优秀的爱国诗人,他的两部诗集《红烛》和《死水》,在新诗史上矗立起一座璀璨夺目的丰碑。 从诗人、学者到英勇无畏的民主战士,闻一多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思想发展道路,犹如长江大河,在千山万壑中横冲直闯,最后在共产党的引导和革命形势的推动下,才形成了一泻千里的壮阔波澜,扑向真理的大海。                                              一﹑闻一多对新诗创作的贡献 作为一个诗人,闻一多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数量是并不多的,他只出版过两本完整的诗集:《红烛》和《死水》。此外,还有一些零星的篇章。他写作新诗的时间,从1921年到1928年,也仅仅是八年。然而,在我国新诗史上,他却占有一个独特的地位. 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要在中国现代诗人中,找出象他这样联结着中国古代诗、西洋诗和中国现代各派诗的人,并不是容易的。” 在新诗形式的革新与探求方面,闻一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他善于吸取我国古典诗歌的格调韵律和西洋诗的某些音节长处。用洗练的白话,特别是尝试用口语写诗,并对新诗格律 ⑴吴晗:《闻一多的道路》序 ⑵《闻一多全集》:郭沫若序 进行勇敢的探索和实践,把古今中外诗歌艺术的成功经验冶于一炉。他在新诗的形式上独树一帜,开一代诗风。 我们知道,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最早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五四以来流行着松散的新诗体,突破了旧诗的格律,但又没有根据新诗的内容探索新诗格律的规律,因而,在形式上大多是一些随意走笔、自由松散之作,完全脱离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使内容与形式产生不统一、不协调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闻一多提倡建立新诗格律,是很有见地的。如果说,郭沫若的《女神》以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开了一代诗风;那么,闻一多的《死水》可以说是在形式上以认真创造新诗格律而开一代诗风。这是闻一多对新诗发展的可贵贡献。诗集《死水》以其谨严的结构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在新诗史上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和造就了稍后的一批有成就的诗人。 闻一多要求新格律诗具有三种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谓“绘画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均匀。我们且以《死水》一诗为例,具体地谈谈他的这些主张在创作中的体现。这首诗从第一行起,每一行都是用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的,所以每行的字数也一样多;全诗都用形象的词藻,语言雕绘满眼,象死水、丑恶、涟漪、残羹、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词语,安排照用,缕金错采,在视觉上令人目眩神摇;每行诗收尾的都是双音词,读起来音调和谐。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和融合。 这种关于新诗格律的理论,其旨意并不是要制造那种束缚创作的清规戒律,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他那“带着脚镣跳舞”的话,他要强调的只是“在一种规定的格律之内出奇制胜”。而目的是为了纠正五四以来在新诗创作上逐渐露头、发展的那种“散而无章”的诗风。他吸收了西洋诗某些音节长处,结合我国古典诗词的经验和现代汉语的特点,创造和实践新诗的格律和形式。 他不是脱离新诗内容去片面追求形式的。他在对新诗格律、格式提出各种严格要求的同时,强调要“相体裁衣”,“根据内容的精神”创造格式,反对生搬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