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命力在于继承与创新统一.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生命力在于继承与创新统一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文化的感召力在于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忠实传承、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积极倡导、努力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使优秀的和谐文化传统在当代中国实现创造性的转化和升华。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清晰标定了文化在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中的历史方位,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贯彻落实全会的战略部署,充分认识我国传统和谐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坚定地把和谐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核,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一、和谐文化的历史传承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和谐文化的提出,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而且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渊源,是对我国文明优秀成果的阐释和弘扬。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我们的古人早就提出“和为贵”、“和合”的思想,追求人际和谐、身心协调、天人合一的境界,崇尚“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美好人格,向往“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创造了独具特色、宏伟浩瀚的和谐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最早用阴阳和谐思想解释宇宙万象的是《易经》。《易经》本是宗教性质的卜筮之书,但在其神秘的外壳之下,却蕴含了深刻的阴阳和谐的辩证法思想。西周末年的史伯提出了著名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命题,并阐明了他的“和同观”,是这一时期和谐文化的集中体现。春秋战国时期是和谐文化的最终奠基阶段,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都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全社会、全世界的和谐,从不同方面对和谐文化的形成作出了贡献,阴阳和谐、天人合一、中庸之道、天时地利人和等等已成为贯穿于诸子思想中的主导观念,乃至渗透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先秦之后,经过两汉经学、魏晋玄学、中经唐代的佛学,至宋明理学,再到近代思想的反思和革新,和谐思想不仅代代相传、延绵不绝,而且不断升华和深化。迄今,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传统和谐思想依然在国内外广泛传播。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坚实根基。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哺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进一步激活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活力,开创了一条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走在时代进步潮流前列、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文化利益的文化发展道路,提供了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尤其是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首次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战略构想。中共十七大把和谐文化建设摆在重要战略地位,对“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出明确要求。前不久闭幕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对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凸现了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标志着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境界。综合来看,“和谐文化”的概念是对中国传统和谐文化资源中有益思想价值的深入挖掘和高度提炼,延续了中华传统文化关于理想社会的美好追求,反映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   中国的传统和谐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合一,重视尊重规律、休养生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以和为贵,重视家庭和睦、融洽相处;在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强调协和万邦,重视睦邻友好、互利互惠。“和而不同”,是传统和谐文化的精髓;厚德载物、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是传统和谐文化的精华。   儒家:提倡人与人和谐相处。儒家作为和谐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和传播者,将“仁”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把“和”与“中”作为保持人际关系和谐相处的崇高道德观念,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构想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理想世界,追求“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中和之美”的最高境界。   佛家:提倡人与内在和谐共生。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本体论、心性论、人生观等思想在被中国化之后,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