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镜介入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34例
内镜介入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34例【摘要】 目的 观察内镜介入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34例溃疡出血灶胃镜下注射1∶20 000 去甲肾上腺素后,喷洒中药止血凝胶剂,术后给西药,中医辨证施治;对照组(西医组)34例,溃疡出血灶胃镜下注射1∶20 000 去甲肾上腺素,术后给西药两组间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10%;对照组总有效率79.41%。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内镜介入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可靠且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介入;中西医结合
消化性溃疡出血是临床常见病,且病情多急重。我们采取急治“标”,即胃镜给药;缓治“本”,即胃镜术后应用西药,中药辨证施治的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与方法 本组观察68例,均经胃镜确诊,胃溃疡患者予以活检排除胃癌。中医诊断,辩证分型参照1988年全国血证急症研究组拟定的有关标准。中西医结合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平均38岁,平均病程3.68 d。西医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平均37岁;平均病程3.62 d。两组之间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首选急诊胃镜检查确诊消化性溃疡出血后,对胃镜窥视到的活动性出血用胃镜专用注射针刺入出血灶,尤其裸露血管周围黏膜下3~4点,每点注入1∶2 0000 去甲肾上腺素溶液2 ml(总量10 ml)。接着通过胃镜喷洒中药止血凝胶剂,组方:冲白芨20 g、地榆15 g、阿胶30 g、 三七5 g、侧柏叶15 g、仙鹤草20 g、大小蓟各15 g、棕榈炭10 g、蒲黄炭10 g、槐花15 g制成黏稠胶状。胃镜术后给予奥美拉唑40 mg,每天静脉滴注,共用1周。止血芳酸400 mg,每天静脉滴注,共用3 d。同时将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为两型:①脾虚失摄型,治以健脾摄血,方以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加减;②湿热伤络型,治以清热化湿,和胃安络,方以泻心汤合石灰散加减。西医组:胃镜下注射1∶20 000 去甲肾上腺素,术后给予奥美拉唑和止血芳酸静脉滴注。
1.3 疗效判定标准[1] 根据全国血证急症协作组和全国中医内科学会血证学组制定的标准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
2 结果
两组疗效对比,见表1。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出血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之一,属中医“血症”范畴。我们在治疗上采取急治“标”:应用胃镜既能检查、明确诊断,又能应用药物立即止血,且止血迅速准确。胃镜介入洒放中药凝胶剂是我们近年来治疗方法新尝试,组方中:大小蓟、地榆、侧柏、槐花凉雪止血,兼有散瘀解毒之功;三七、阿胶、蒲黄炭有活血化瘀,止血补血作用;仙鹤草、白芨、棕榈炭苦涩收敛止血。仙鹤草尚有消积健脾之功,白芨能消肿生肌,促进溃疡愈合;冲白芨、阿胶形成黏稠凝胶状亦起到直接遮盖,粘附出血灶的作用。缓治“本”:用奥美拉唑能抑制氢离子分泌,减少了氢离子反向弥散和胃黏膜损害,起到了制酸止血,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从本组病历分析,中医证型主要分为脾虚失摄型和湿热伤络型。本病病机的关键在脾虚。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统摄血脉。脾气虚弱,统摄无权,血液失其正轨。而溢于脉外。脾虚运化水湿失司,湿邪内壅,郁而化热,形成邪实,脾胃互相络属,温热之邪损伤胃络,迫血妄行。离经之血随胃气上逆而呕血,下渗肠道,随大便下行则黑便。在治疗上,脾虚失摄型予健脾摄血,脾气得旺,血脉血固;湿热伤络型予清热化湿,和胃安络,温热之邪除后血络自安。给药方式的改进,中医西医疗法联合运用,可取长补短,既能迅速止血,又能促进胃黏膜的修复,提高了疗效。
参考文献
1 陈贵廷, 薛赛琴.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学苑出版社, 1992:254-266.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