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反问动词,正确理解诗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识别反问动词,正确理解诗意   正确理解诗词的文意是鉴赏诗词的前提和保障。“肯”、“忍”、“敢”、“可”等常用于诗词语句中表达反问语气,可以借助一定的文句结构特征去把握,有时可以参考标点符号加以识别。这是诗词阅读中必须突破的字词知识和理解能力。进行诗词鉴赏,首先必须疏通文意。只有读懂了诗歌内容,才能把握古典诗词的情感。有一类自带反问语气的动词,对其在具体的环境中常常产生出否定意义和反问语气,阅读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以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示例: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这首诗的尾联是什么意思呢?是“勤王”敢于“道远”,还是不敢“道远”?从字面上看是前者的意思。但结合上下语境,这句话的正确翻译是:为王事岂敢说路途遥远,只希望能从梦中返回。在这样的基础上,回答“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这两个问题就找到了方向:“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由此可见,“敢”字的理解不仅重要,而且用法十分特别。   检点近年高考诗歌试题,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2010年安徽卷,诗歌尾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杜甫《岁暮》),其中的“敢爱死”(岂敢惜命)。2011天津卷,颈联“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杨万里《野菊》),后句的意思是:哪肯因为无人,就减掉自己的幽香呢?2012全国大纲卷,颈联“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修睦注《落叶》),后句的正确理解是:哪里肯相信自己在凭借秋风而飞舞呢 ?   一、特征概括   这样的词语大致可以归纳有“敢”、“肯”、“忍”、“可”等词。它们在具体诗句特殊运用时,前面不加疑问词,本身就可以表示反问。它们具有以下几个表征:   1.后接一般动词,如“可+堪”、“敢+爱”、“肯+信”。   2.表反诘语气。按今天标点的规范用法在句末应用问号,以提示读者。   3.释义时应在词前加上反问语气词诸如“哪”、“岂”、“怎么”、“何”等。此时应解释为“岂敢”、“岂忍”、“岂肯”、“岂可”等,或者径直以否定方式作解:“不敢”、“不忍”、“不肯”、“不可”。   4.只在古诗词中常见。这有可能是古诗词因字数限定、表意从简而省略了词前的反问语气词。   二、意义例说   1. 肯   肯,怎肯,岂肯。常见组合:“肯信”、“肯将”、“肯教”、“肯买”等。   课本例译: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腐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要为朝廷除去弊端,怎么肯顾惜自己这衰朽之躯的残年呢?)   名句示例:   浮生常恨欢娱少,肯买千金轻一笑(宋祁《玉楼春?春景》)?M江东子弟多才俊,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M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   2. 忍   忍,怎忍、不忍。常见的组合是:“忍使”、“忍教”、“忍将”、“忍看”、“忍见”等。   课本例译: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   名句示例: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M少年时,忍把韶光轻弃(柳永《长寿乐》)?M天若有情终欲问。忍教霜点相思鬓(陆游《蝶恋花》)   3、敢   敢,是“怎敢”,“岂敢”的意思。常作谦词,“不敢”的简称。常见组合:“敢忘”、“敢言”、“敢惜”、“敢爱”、“敢辞”等。   课本例译: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ā犊兹付?南飞》)   (侍奉时总是顺从婆婆的意旨,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呢?)   名句示例:   老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杜甫《兵车行》)?M敢竭鄙怀,恭疏短引(王勃《滕王阁序》)?M笑向春风初五十,敢言知命且知非(杜牧《岁日朝回口号》)   4.可   “可堪”是广泛运用的一个反问词,相当于“怎堪”、“哪堪”,意思是“哪里承受得了”。另外还有“可待”、“可不”等。   课本例译:   可堪回首,狐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哪堪回首,瓜州山上的狐狸祠下,神鸦社鼓响成一片,已没有北伐备战的景象了)   名句示例: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M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M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白居易《欲与元八十邻先有是赠》)   三、用法辨析   有的还兼有两种情况,如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