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彭庆星-让中国美容医学领跑世界
彭庆星:让中国美容医学领跑世界正是在这一学科的指引下,中国医疗美容事业得以第一次有了系统的理论与方向,整合与并畜,建设与实践,标准与法治,产业与推动。
彭庆星:
宜春学院美容医学院教授、中国美容医学文史馆研究员,历任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前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名誉会长,《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总编辑等。
春意正浓。
“中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整体学科”之花格外妖娆。
时光荏苒。二十多年前,一位来自江南宜春的人文教授,站在开放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目光如矩,笔底波澜,打量“渐进变化的美丽生活”,在医学、美学、人文的交相辉映间,以拓荒者的姿势,探索人类欲望的斯芬克斯之谜,开启了中国医学审美的时代新里程。
正是由于他和他的一批同代专家的共同努力,促使这一学科指引着中国医疗美容事业得以系统的理论与方向,整合与并储,建设与实践,标准与法治,产业与推动。
彭庆星----这位大家熟稔的学者,这位自嘲为“学科前沿”的老兵,二十多年来,呕心沥血、孜孜不倦、思考或前行,让一个学科的魅力浓缩和彰显人性的美丽欲望和美丽追随。
今天,本刊走近这位德高望重而又平易近人的学者,了解这场现在依然持续的“如火如荼”的医学审美运动。
创理论:引发“西方学术界”频频关注
《华夏医疗美容》:当代中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整体学科(以下简称“整体学科”)萌芽和兴起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彭庆星: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医学与哲学》、《医院管理》等杂志就散在地载有讨论医学中的“美”的文章。我从中受到感染,以致浮想联翩,于1986年4月相约原上海二医大邱琳枝教授合作组编《医学美学》专著,即1988年8月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那本书。至今足有四分之一世纪。在此漫长而又不太漫长的学科发展历程中,我与全国同道专家自觉或不自觉地迈入了一条“与世界相互接轨”的道路。至今,我国的这门新兴的“整体学科”已亭亭玉立在东方地平线上,其学科建设的成果令世人瞩目,且在国际同行中据有一定地位。
《华夏医疗美容》:作为在全球率先展开学科创建和研究,学科发展是否遇到阻力?听说当时国际上有性些不解的声音?并引发了西方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彭庆星:1988年3月16日,即《医学美学》一书出版前五个月,也是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以下简称“分会”)成立前的筹备阶段。由于我国内已有信息预告,英国《社会科学与医学》(Social Science medicine)杂志主编PeterJ.M.McEwan闻讯后,致函该杂志当届编委会的中国籍编委、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时任所长蔡景峰教授询问“医学美学的概念是什么?”并委请蔡约我为之撰文。《医学美学》出版后不久,又有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人文医学研究所时任所长Thomas.R.Cole致函我问道:“你的医学美学(medical aesthetics)是不是医学伦理学(medical ethics)之误?”言下之意是:“没有医学美学一说,你可能搞错了吧!”我毫不迟疑地回复他:“中国学者认为,医学美学与医学伦理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说我们错了,只能证明美国学者尚未涉足医学中实际存在的美与审美问题,至少证明这在美国人文医学界还是一个空白点。欢迎你们随时来中国交流”。
《华夏医疗美》:后来情况如何?
彭庆星:后来,英国Peter主编为我们“分会”的成立发来了专函致贺。“分会”的成立后,我就与我的同事王雪等合作撰写了《医学美学的兴起与展望》(The rise and prospects of medical aesthetics)一文,发表在PeterJ.M.McEwan主持的英文版杂志《社会科学与医学》1995年第8期[2]。从而,澄清了西方学术界的模糊认识。此后,在国内外人文医学界在这方面几乎一片和谐声。
建平台:国内专家的欢呼与共识
《华夏医疗美》:那么在国内,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提出,介于多门交叉学科之间,涉及从传统学科的分化与重组,是否也遇到过不解和阻力?或者说引发了更多专家进入该领域的追随?
彭庆星:由于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医学发展大潮的到来,国内临床医学界也大多称快,甚至不约而同地为当代美容医学学科推波助澜。比如,1986年11月,我国整形外科界大师宋儒耀教授就在京主持召开了一次“国际整形外科美学研讨会”。在邱琳枝和我主编的《医学美学》出版后的一两年内,还有一批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美容医学专著相继出版。如高景恒的《实用美容手术》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王大枚、夏兆骥主编的《美容外科简明手术学》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张涤生院士主编的《实用美容外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当然,也有学科认识一时不够明白者,但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