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则喜忧参半,在通货紧缩好转、企业信心恢复的同时,
上海财经大学
2017-07-30
医院疑抱错婴儿:诉讼官司易结,心灵伤痕难平
今年已经28岁的王先生,多年来一直为自己的身世所困扰。从小到大都有人说他和父亲长得不像,一直有亲戚朋友
“调侃”他漂亮得不像是父母亲生。经过亲子鉴定,“调侃”变成了残酷的现实。思前想后,王先生认为唯一的可能
是在出生时被医院抱错。近日,王先生一纸诉状将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告上法庭,索赔精神损失费。
本文图片均来自微信公号“侬好上海”各种猜测、调侃和议论,不仅让王先生长期被人在背后指手画脚,而且让整
个家庭矛盾不断、走向解体。在王先生15岁那年,母亲张阿姨和丈夫因嫌隙扩大终于离婚。离婚后,王先生的父亲依
旧对孩子的血缘问题无法释怀。2011年,他做了第一次亲子鉴定,结果显示王先生并非他的亲生儿子。2016年,王先
生提出再做一次亲子鉴定,而鉴定结果则让他目瞪口呆。不仅父亲并非生父,而且母亲也非生母。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以父子母子相称、生活了这么久,却突然发现彼此间并无血缘关系。这样的结果,对这个曾
经的三口之家无疑于一场生命的捉弄,荒诞又苦痛。亲子关系作为一种血脉和基因的传承,这种生命之间的纽带是任
何其他关系都无法替代的。谜底揭开了一半,艰难的寻亲之旅也由此开启。张阿姨和丈夫之间的相互猜疑可以就此消
融,但王先生的亲生父母在哪里?张阿姨和丈夫的亲生儿子又在哪里?
page 1 / 3
上海财经大学
2017-07-30
事发后,王先生的母亲多次前往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讨要说法,但都被“当年的资料已经找不到了”为由挡在了
门外。不过在媒体披露此事后不久,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迅速转变态度,通过官方微博正式发布声明。除了对王先生
及其家庭的遭遇表示同情,也承诺会成立特别工作小组,尽最大努力协助法院开展调查。有了医院的这个态度,相信
后续的寻亲之旅会变得更加容易。
王先生的诉讼请求无论在法律层面,还是在伦理层面,其正当性都是不言而喻的。二十多年持续被人非议的精神压
力、失去和自己的亲生父母共同生活、成长所导致的生命缺憾等等,都是实实在在的精神损害。
我国《民法总则》规定,“自然人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基于生育权的亲子关系不仅
是代际生命的伦理基础,而且也是人身权利的基本内容。根据《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
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此,非但王先生,而且王先生的养父母、生父母以及与王先生一
样被错抱的另一个孩子,都有权向医院索赔。
新生婴儿不具备表达能力,在医院生产时很容易被抱错。虽然我国绝大多数妇幼医院、产房病房等都制定有严格的
婴儿识别制度,但近年来因为医院疏失导致婴儿被错抱的事件仍不时发生。婴儿识别一般主要依赖佩戴在婴儿身上的
腕带,上面会记载新生儿使用床号、姓名、住院号、母亲姓名等关键信息。一旦这些信息出错或者在佩戴、洗澡、检
查、手术时将腕带弄错,都会导致婴儿被错领或者错抱。
一次失之于粗疏的婴儿错抱,导致的却是两个家庭的情感难题和伦理悲剧。诉讼官司易结,但心灵的伤痕难平。此
类事件,即使最终找到了孩子的亲生父母,也会给当事人和两个家庭带来巨大的困扰。一边是有血缘关系的生身父母
,一边是多年抚育成人的养父母,当事人该如何面对、抉择?或许对当事人来说,寻亲之旅即使走到最后,也很难有
“大团圆”的结局。
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4年制定了《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试行)》。该《制度》规定,“新生儿住院期间
需佩戴身份识别腕带”、“新生儿出入病房应当对接送人员身份和出入时间进行登记”、“新生儿出入院应当对陪护
家属身份进行验证”等,意在防止新生婴儿被错领或拐卖。但这份《制度》仍是粗线条的原则性规定,只有医护人员
的责任心和追责制度能真正落实到位,类似的悲剧才能得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作者系京衡律师上海事务所律师)
她承认,年轻父母既要忙工作,又要忙家庭,想要陪孩子一起成长,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page 2 / 3
上海财经大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