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首博老北京风俗展看老北京人婚嫁生子
从首博老北京风俗展看老北京人的婚嫁
在首都博物馆(下面简称首博),我们有幸参观了很多精品典藏,如青铜器、陶瓷器、织绣、绘画、佛造像等数不胜数,但这些典藏都是年代悠久,生活又是少见,很难产生兴趣,往往是走马观花,真正让我产生浓厚兴趣、驻足许久的是其中的京城旧事——老北京风俗展。
“京城旧事——老北京风俗展”是以北京建都八百多年的皇城为背景,定形于清末年至民国年间,采用最具有北京民俗特色的元素符号——胡同和四合院来反映展览的主题。将最贴近生活的人生礼俗,巧妙地浓缩在老北京的一户“胡同人家”,以一位“老北京”的回忆自述,串联起人生礼俗的种种事项,别具匠心。我主要挑选其中的洞房花烛美姻缘来谈谈老北京人的婚嫁。
结婚是人生大事,它标志着一个人进入建立个体家庭、发展家族的重要阶段。老北京人讲求个“礼”字,婚礼自然免不了有一套古老相传的繁琐礼仪。先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推八字和推生肖,然后便进入定亲阶段。包括,聘礼部分:男女双方家长说媒、相亲、订婚后,男方送彩礼往女家,表明聘定女方为妻;陪嫁部分:女方收到男方送来的聘礼后,在出嫁前一天下午,将娘家陪送的嫁妆送往男家。接着就进入了娶亲部分。
婚礼中新人的礼服最受人关注,首博共展出了新娘服一套,一张红盖头,一件霞帔,一双绣花鞋。新郎则有两件不同式样的礼服,一顶小礼帽,一双黑布鞋。中国古代婚礼离不开大红色,新娘的喜服也不外乎此,以鲜艳的大红色为主色和底色,预示未来生活红红火火。新娘礼服是比较典型的清朝汉族妇女的服饰,上衣下裙,上衣是广袖对襟翟衣,袖口宽大,讲究对称。展出的礼服脖颈处较窄,以布纽扣系之,旁边是佩在胸前的霞帔,金色打底,彩色的流苏,很有现代披肩的感觉。袖子很宽大,长度大约到小臂,两边袖口是对称的花卉图样,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种对称非常的完整,大到图案,小到颜色和位置都是一样的,讲究的是合称、合美之意。再下以纽扣为分界线对称,主要图案是牡丹,缀以绿叶等纹饰,艳而不俗。下面是条中裙,大约可至膝盖下,图样仍是简单的花卉。最后新娘盖上红盖头,静静地坐在床上等新郎。新郎有两件礼服,一件是棕色满族旗装,外轮廓呈长方形,袖子是外翻的蓝色马蹄袖,充分体现“马上得天下”的辉煌。衣服上下不取腰身,衫不外露,偏襟右衽以盘钮为饰,最下端开一衩,服装图案是深色圆圈,整个设计很简单清爽。还有一件是同新娘服相应的上衣下裙,黑色上衣,紫色下裙,整个设计也是简单明了。新郎头戴状元帽,脚船黑色尖头布靴,先叩拜岳父岳母大人,再向新娘的祖宗牌位和长辈行李,最后才能进入新娘房间。新娘头上盖着红头盖,用以蒙面,象征着童贞、年轻、纯洁。新郎帮新娘穿上绣花鞋,新娘就交由喜婆背上花轿。首博展出的红色绣花鞋比较窄长,在鞋头和鞋的外侧都绣有花卉,从鞋码看,应该是五四运动废除缠足后的鞋子,而不是三寸金莲。
映入眼帘的大红花轿,它的整个轿身比较长,我猜测可能是八抬大轿,就是要由八名轿夫合抬才能起轿,在古代抬花轿的轿夫是清一色的男子汉,挑选十分严格,不仅要求年轻力壮,五官端正、性格开朗,还必须是未婚男子且品质优秀。轿子的样式可能是北方地区较流行的软衣式花轿。轿框的四周罩有红色的绫罗帷幕即轿帏,绣有富贵花卉、麒麟送子等喜庆的丝织图样,讲求的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轿帏下是银色和红色的流苏,再下就是新娘所坐部分,中间有个小窗户一样的布帘,布帘下是麒麟,两边各立一位翩翩起舞的美貌仕女,最下面是起伏的海波图样。整个花轿以红色为主色,配以绿色、粉色等,颜色搭配非常鲜艳热烈,所绣的画面丰满充实,图案生动新颖,烘托出婚礼喜庆热闹的气氛。吉时一到,花轿上路,最前面的人手持开道锣,敲锣示意喜庆也让行人让路,中间走花轿,最后面人手持日月扇,整个队伍非常的庞大。用八抬大轿引接新娘有两个含义,一是表示对新娘和新娘家庭宗族的尊重,二是显示出迎亲礼仪的隆重和场面的热烈。新娘坐上花轿,代表入嫁时的风光和身价,如果婚后夫妻发生口角,男人叫之“滚蛋”,妻子则可以之说理。在七仙湖周边地区,至今传唱着这么一首妻子与丈夫辩理的民谣:“你叫我走我不依,男人家做事得讲理。我一不是(走)路来的,二不是(坐)船来的,是你用香蜡钱纸拜来的,锣鼓唢呐吹来的,花花大轿抬来的,明媒正娶讨来的”!就是反映的花轿的意义,非常的有意思。不过到清朝末年,在当时的上海等大城市,许多女子已不肯坐花轿,改用马车等车辆了,花轿也渐渐退出婚庆舞台。
花轿抬到新郎家门口即停下,新娘下轿入门,这一段路也是大有学问。首博展出的火盆、一把简易的弓、三支箭、马鞍、苹果等物,就是此路必备的东西。新娘下轿之前,新郎手持弓箭,连射三箭,用来驱除新娘来路上可能沾染的邪气。新娘下轿接过新郎的红绸绳,两人“手牵”往前走,会遇到一个放有苹果的马鞍,新娘要跨过去并踢掉苹果,预示以后生活平平安安,圆圆满满。快入大门时会放置一火盆,新娘迈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