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按摩学第二节 发热.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发热 发热不仅是指体温升高而言,也包括五心烦热等自觉症状。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 以在许多疾病中出现。能够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如外感六淫之邪,均可导致发热。若脏 腑虚损,气血亏耗,阴阳不足,或气郁、血瘀等,也能引起发。所以临床上常将发热症候 区分为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两大类。本篇则只讨论内伤发热。 内伤发热,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如《素问.调经论》说:“阳虚则外寒,阴虚 则内热。”又说:“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 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指出了虚热的病因病理。张仲景曾在 《金匮要略》中用小建中汤治疗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所致的“虚劳里急……手足烦热,咽 干口燥”之证。后世医家李东垣提出了脾胃气虚而导致发热的理论,并指出治疗当用甘温 药物以除热,创制了著名的甘温除热的治疗法则。朱丹溪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 论,谓阴不足则内热生,主张滋阴清热,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内伤发热的机理。这些论述, 概括了内伤发热的基本内容。内伤发热多因脏腑、阴阳、气血虚损或失调所引起,故多属 虚证,但也偶有实证。内伤发热的特点,一般发病缓慢,病程较长,症状时有起伏,以低 热较为常见。治疗应根据内伤发热的病因病理,辨明虚实,分别治之。 现代医学中的功能性低热、血液病、肿瘤以及其他慢性感染性疾病和原因不明的发 热,可参考本证辨治。 (病因病理)内伤发热,有虚实之分。由于脏腑机能衰弱,阴阳气血偏虚所引起的发 热,多属虚热;但若因气郁化火,瘀血停滞,饮食积滞所导致的发热则多属实证。 1.阴虚发热 患者素体阴虚,或温病、热证经久不愈,伤津耗液,或因过用温燥药 物,损伤阴液,阴亏则阳有余,阳性属热,故导致发热。此即《素问.逆调论》所指出的 “阴气少而阳气性,故热而烦满也。” 久病脾虚,生血不足,或心肝血虚,或产后亡血,或因手术后失血过多以及生血疾 患,导致了血虚阴亏,阴血大虚,内无营守,阳气失于依附,浮越于外而发热。如《证治 汇补》所说:“一切吐血便血,产后崩漏,血虚不能配阳,阳亢发热……。” 2.气虚发热 劳逸不均,劳累过度,饮食失调,损伤脾胃,脾胃气虚,中焦之阳下 陷,虚阳外越而发热。 3.肝郁发热 精神受到刺激,引起情志抑郁,肝失调达疏泄,气郁化火而引起发 热。或者气郁导致血瘀,或者脉络损伤,瘀血停滞,以致气机不利,气血壅滞,郁而发 热。 此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伤食停滞,食滞化热,亦是内伤发热的原因之一。 (辩证论治)内伤发热,多属虚热,以低热较常见,但也有表现为高热,或自觉五心 烦热者。一般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发热而不恶寒,或有周身怯冷,但能得衣被则减,其 热时作时止,或发有运时,其手心热甚于手背热。 如属虚证则常有头晕身倦,自汗盗汗,脉弱无力等症状。治疗时应根据证情,或滋阴 清热,或补益气血,或疏肝外郁,或活血化瘀,或消食导滞,均宜随证治之。 1.阴虚发热 主证 午后或夜间潮热,口燥咽干,两颧发红,手足心热甚,或心烦盗汗,失眠多 梦,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分析 阴虚生内热,故午后或夜间潮热,手足心热;阴虚火旺,虚火上炎,则两颧发 红,口燥咽干;虚火逼津外泄,故入夜盗汗;阴虚心火偏亢,则心烦、失眠、多梦。舌质 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皆属阴。血属阴,血虚即阴虚,血虚也可发热。 治则 滋阴清热或养血清热。 选穴 百会、关元、手三里、足三里、印堂。可重用基本手法擦抹百会潜阳法,捏拿 小腿滋阴法与揉压阳明清热法。 2.气虚发热 主证 发热以上午常见,热势或高或低,劳累后发热加重或复发,自汗,易患感冒, 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四少便溏,舌质淡,脉虚大、无力。 分析 劳倦伤脾,脾气虚弱,气虚则发热;劳则气耗,故发热在劳累之后加重或复 发;脾气虚,生化不足,则倦怠乏力;脾失健运,则食少便溏;中气虚故气短懒言;气虚 不能卫外,表卫不固,故自汗,易患感冒。舌质淡,脉大无力,皆为气虚之象。 治则 益气健脾,甘温除热。 选穴 脾俞、肾俞、中脘、粱门、关元、手三里、足三里、太白、公孙。可重用揉按 背俞健脾法,推揉腹部益气法,掌揉关元壮阳法与揉压阳明清热法。 3.肝郁发热 主证 时觉身热,或午后低热,平时情绪急躁易怒,喜叹息,胸胁胀满,口苦,舌苔 黄,脉弦数。 分析 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故身热或午后发热;肝郁不舒,故急燥易怒;叹息则肝 气暂得舒展,故喜叹息;肝火上逆,则口苦。舌苔

文档评论(0)

masterchief21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1410134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