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按摩学第二十八节消渴.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八节 消渴 消渴是由于肺、胃、肾三脏的阴亏燥热灼伤津液,消灼水谷所引起的以多饮、多食、 多尿或以消瘦、尿甜为特征的疾病。 消渴之名,始见于《内经》:“二阴结谓之消”,并提出“五脉皆柔弱者,善病消 瘅。”以及“胃热则消谷,谷消故善饮”的理论。当时根据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的不同, 而名称也各有不同。如消渴、消瘅、膈消、消中等。 历代医学家对本病论述甚详。如《古今录验》说“消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麸片 甘者,皆是消渴病也。”《卫生宝鉴》说“夫消渴者……小便频数,其色浓如油,上有浮 膜,味甘甜如蜜。”以把消渴病的特征描述至尽。后人在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其主要临床征 候不同,归纳分为:上、中、下三消。如《医学心悟》说:“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 消,口渴小便如膏者为下消。”至今仍然沿用这一分类,作为辩证施治的依据。消渴虽有 上、中、下三消之分,但其证候性质则一,均与肺、胃、肾有密切的关系。正如《圣济总 录》中所说:“原其本为一,推其标有三。” 总之,消渴病之发生,主要由于肺、胃热盛伤津,或肾燥精虚所致。其治疗原则是上 消应当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中消应当清胃养阴;下消应当滋阴补肾。 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尿崩病,均可参照本证辩证施治。 (病因病理)消渴病之起因,与平素胃热肾虚有一定的关系。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 老,久病是导致胃热肾虚的主要根源。 1.饮食不节 醇酒厚味,过食甘肥损伤脾胃,运化失职,酿成内热,消谷耗津,而 发为消渴。如《素问.奇病论》曰:“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 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丹溪心法》曰:“酒面无节,酷嗜炙赙……府脏生 热,躁热炽盛,津液干焦,渴引水浆而不能自禁。”说明饮食不节与本病有密切的关系。 2.情志所伤 精神刺激,忧郁日久,郁而化火,消灼津液,致使阴虚、阳亢、热燥 津涸而引起此病。如《灵枢.五变篇》曰:“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血 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兼之忧愁思虑,久久不解,心脾精血俱 亏,心阴虚则心火亢盛,上灼胃阴,下伤肾阴,使胃肾同病,精竭液涸,促进消渴形成。 3.肾虚不固 姿情纵欲,年老肾虚,肾虚精耗。肾虚则固摄无权,精耗则气化水, 故小便多而消渴。 综上所述,消渴之病不外肺燥、胃热、肾虚,其关键是阴亏。由于阴亏则致火旺,火 胜则阴更伤,二者互为因果,其始则异,其终则同。《临证指南》曰:“三消一证,虽有 上中下之分,其实不外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可见本病的特点在于阴亏阳亢,阴损 及阳,亦可有阴阳俱虚证。 (辩证论治) 消渴虽由躁热和阴虚所引起,但在临床上却表现有肺燥、胃热、胃虚的 区别。肺热者以口渴、多饮为特征,属上消;胃热者,以多食善饥为特征,属中消;肾虚 者,以多尿如脂似膏带甜味者为特征,属下消。实际上三个症状往往同时存在,临床表现 仅各有偏重而已。故三者症状之偏重常为辩证施治的重要标志。 1.上消 主证 烦渴多饮,随饮随渴,口干舌燥,尿频量多,尿色混黄,舌边火红,苔黄,脉 象洪数。 分析 肺胃热盛,津液耗伤,故烦渴引饮,口干舌燥;随饮随渴,尿量频多,是因燥 火内燔,故渴欲饮水以自救,饮水虽多,亦不转化为津液,加之肺燥气失调节布散,致水 谷精微直趋膀胱,从小便排出,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均为里热炽盛之象。 治则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选穴 肺俞、脾俞、三焦俞、上脘、中脘、粱门、曲池、手三里、合谷。可重用揉摩胸 胁润肺法,敲击腹生津法,揉压任脉止渴法,按揉阳明清热法,配用提拿颞肌健运法。 2.中消 主证 多食易饥,形体日瘦,大便干结,苔黄燥,脉滑实有力。 分析 由于阳明邪热炽盛,灼伤津液阴虚火旺,壮火食气,故多食易饥,精血虚少不足 以养肌肤,久之而致形体消瘦,胃火炽盛,消灼津液,大肠失去濡润,则见大便干结。舌 苔黄燥,脉滑而有力,是为躁热里实之象。 治则 清胃养阴,泻火通便。 选穴 脾俞、三焦俞、中脘、粱门、曲池、手三里、合谷。可重用揉拨背俞清胃法,揉 抹上腹养阴法,敲击腹部通便法,揉压任脉止渴法,配用按揉阳阴清热法。 3.下消 主证 便频,数量多,尿液混浊,如脂膏或带有甜味,口干多饮,五心烦热,腰膝发 软,头昏无力,舌质红少苔,脉象沉细而数。 分析 由于肾精亏虚,肾气虚惫,封藏失职,约束无权,故小便频数量多;肾阴亏耗, 肾气失固,脾失输化统摄,水谷精微下注于肾,随小便排出,故小便混浊,如脂如膏且带 甜味;阴虚则火旺,虚火上乘肺胃,则口干多饮;虚热内扰则五心烦热

文档评论(0)

masterchief21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1410134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