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的测量以太论的复兴机械振动只有在弹性介质中传播才.DOC

光速的测量以太论的复兴机械振动只有在弹性介质中传播才.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光速的测量以太论的复兴机械振动只有在弹性介质中传播才.DOC

2、光速的测量 (一)以太论的复兴 机械振动只有在弹性介质中传播才形成机械波,在弹性介质中应用牛顿定律和胡克定律,即可建立机械波的波动方程,一维横波的波动方程为。系数为横波的波速的平方,即V=,若弹性介质中传播的是纵波,以杨氏模量E代替切变模量N,为介质密度。 由于机械波只能在介质中传播,因此可以建立介质这一特定惯性系,所表述的波动方程只适用于这一特定惯性系,由介质的弹性模量和密度所决定的波速也是相对于这一特定惯性系的,并且波速于波源的运动状况无关。即波速于与波源相对于介质的运动无关。即波速与波源相对于介质的运动无关。 机械波的波动方程和波速这些性质是否也适用于电磁波(包括光波)呢?电磁波有类似于机械波的波动方程,那么,电磁波的波动方程是相对于什么样的参考系建立的?真空中光速近似为m/s,这传播速度是相对于什么参考系的。 1861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总结前人的实验规律基础上,推导真空中电磁波的波动方程,其一维形式的真空波动方程为: 式中E是电场强度,是真空介电常数,是真空磁导率。以C2代表,则C= 这C恰好就是真空中光速。 1887年,H.赫兹从实验上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将电磁现象与光统一起来。但是电磁波的波动方程是根据麦克斯韦的真空形式,在导出真空电磁波波动方程之始,人们就没有找到合适的参考系,而不像机械波的波动方程导出中需要用到依赖于介质的胡克定律。 这是一个既重要,在当时又是使人十分困惑的问题,而牛顿力学的成功及其在当时物理学所处的支配地位,以及对机械波所采取的合理解释,都促使人们去构思和寻求一个适用于电磁波波动方程的特定惯性系。于是人们假定真空中充满被称为以太(ether)的介质,一维形式的在真空波动方程及真空中光速是在以太这一特定惯性而言的。 由波动学可知波的传播速度u为: 或 或 G为固体的切变模量,E为固体的弹性模量,K为液体或气体的体积模量,为媒质的密度。 ,光速应该是随着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变化的变量。 ?19世纪,以太论获得复兴和发展,这首先还是从光学开始的,主要是托马斯·杨和菲涅耳工作的结果。杨用光波的干涉解释了牛顿环,并在实验的启示下,于1817年提出光波为横波的新观点,解决了波动说长期不能解释光的偏振现象的困难。以太这一假定是出于以机械波的模式来理解电磁波,可是,由于光速比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要大得多,因此,以太就必须有非常大的弹性模量和非常稀薄的质量密度()而且还必须是透明的等等特征。尽管必须赋予以太这些难以捉摸的属性,但是它处在光速所相对的参考系这一重要概念环节上,而被人们作为不可缺少的概念接受下来了。进一步的问题便是从相对于以太运动的物体上(例如地球)作光速测量,从测量结果与真空中光速数值相比较,以间接证实以太的存在。 ?菲涅耳用被动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的衍射现象,他提出的理论方法(现常称为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能正确地计算出衍射图样,并能解释光的直线传播现象。菲涅耳又进一步解释了光的双折射,获得很大成功。1823年,他根据杨的光波为横波的学说,和他自己在1818年提出的:透明物质中以太密度与其折射率二次方成正比的假定,在一定的边界条件下,推出关于反射光和折射光振幅的著名公式,它很好地说明了布儒斯特数年前从实验上测得的结果。菲涅耳关于以太的一个重要理论工作是导出光在相对于以太参照系运动的透明物体中的速度公式。1818年他为了解释阿拉果关于星光折射行为的实验,在杨的想法基础上提出:透明物质中以太的密度与该物质的折射率二次方成正比,他还假定当一个物体相对以太参照系运动时,其内部的以太只是超过真空的那一部分被物体带动(以太部分曳引假说)。利用菲涅耳的理论,很容易就能得到运动物体内光的速度。 19世纪中期,曾进行了一些实验,以求显示地球相对以太参照系运动所引起的效应,并由此测定地球相对以太参照系的速度,但都得出否定的结果。这些实验结果可从菲涅耳理论得到解释,根据菲涅耳运动媒质中的光速公式,当实验精度只达到一定的量级时,地球相对以太参照系的速度在这些实验中不会表现出来,而当时的实验都未达到此精度。在杨和菲涅耳的工作之后,光的波动说就在物理学中确立了它的地位。随后,以太在电磁学中也获得了地位,这主要是由于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贡献。 ?在法拉第心目中,作用是逐步传过去的看法有着十分牢固的地位,他引入了力线来描述磁作用和电作用。在他看来,力线是现实的存在,空间被力线充满着,而光和热可能就是力线的横振动。他曾提出用力线来代替以太,并认为物质原子可能就是聚集在某个点状中心附近的力线场。他在1851年又写道:“如果接受光以太的存在,那么它可能是力线的荷载物。”但法拉第的观点并未为当时的理论物理学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