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间舞蹈“跳马夫”舞蹈风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民间舞蹈“跳马伕”的舞蹈风格 一、“跳马伕”的历史概述   江苏民间舞蹈“跳马伕”最初为迎神赛会中的祭祀舞,主要流传在江苏南通的如东县,其中尤以丰利、掘港、潮桥为盛。每逢农历五月十八日的都天诞辰(亦有定为农历三月十五、三月十六),当地人都会举行“都天王爷出辕活动”,俗称“行会”。   这样的行会在当地往往非常隆重,例如潮桥(如东一古镇)的都天行会:神桥前有“龙灯”“荡湖船”“站肩”“高跷”“河蚌”“杂耍”的歌舞彩灯;有“烧马伕香”(即“跳马伕”)和烧香还愿的善男信女、僧道尼姑等;还有旗、双棒罗及拿金瓜、钺、斧、刀、抢、剑、戟的仪仗队,前后绵延三里有余。整个队伍以烧马伕香为前导,多至三五百人。舞者往往“头扎彩色布巾,上戴黄元纸帽,身着马伕服装,脚蹬草鞋,腰围一圈铜铃,手持铁钎,嘴衔银针……跳跃着前进,铃声叮当响几里许”。舞蹈常模拟传说中众将士吓退敌人的情景,粗犷剽悍、威武雄壮,充满了强烈的战斗气息。这种劳动人民以民间传说为依据,以崇敬都天王爷为愿望的形式,在迎神赛会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民间舞蹈,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可谓影响深远。   关于“跳马伕”的来源,当地还流传着很多说法。其中有一则记载:相传自宋以来,掘港、丰利就是个盐场,有位名叫张士诚的盐商曾多次来此贩卖私盐。因为不堪盐警的重负和欺压,反对当地官府的统治,张士诚曾在掘港附近的杨家坂一带率领盐民跟官府作顽强斗争,最后机智地用鳓鱼(此鱼为中国渔业史上最早的捕捞对象之一,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当大刀吓退官兵,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后来,盐商张士诚在苏州当上了吴王,如东一带是他的管辖属地,他下令废除元朝施加在农民和盐民头上的苛捐杂税,减轻人民的经济负担,推行经济和文教改革,对这里的人民群众关爱有加,受到了广大劳苦人民的热烈拥戴。但自从他与朱元璋对峙、战斗败下来后,苏州地区不少与他有“牵连”的人都被逐放至此。所以,这一带的老百姓迫于无奈和官府的重压,不方便公开纪念他,只能以祭都天王爷为借口,寄托他们对英烈的无限追念和对不屈斗争精神的崇敬。   如此,“跳马伕”自形成以来,通过一代代的传播和发展,在后来城隍、华王和其他菩萨的迎神赛会等一系列祭祀活动中也有了“跳马伕”的舞蹈表演,成为了当地群众一种表示虔诚的敬神活动。“有的马伕竞相打扮,看谁最英武、最漂亮;有的马伕竞相作舞,看谁跳得最起劲;还有些地方的群众甚至结伴相约去数十里或上百里以外参加都天王爷的出辕活动”,这种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在传承过程中逐渐传播扩散开来,并慢慢趋向单纯的表演娱乐,更加注重“跳马伕”的舞蹈性。由此不难看出,《跳马伕》从最初群众敬神和娱神的宗教祭祀活动已逐渐演变成了现在“娱人”和自娱的民间舞蹈,既包含着浓郁的宗教祭祀色彩,又寄托着当地百姓追思英烈、祈福消灾的美好祝愿,成为了当地人们每年民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跳马伕”的风格特征   一直以来,不论是祭神还是怀念烈士,“跳马伕”都有一套传统的表演形式和特定的表现内容,笔者通过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影像资料,从基本体态、基本动律和舞姿造型等方面对其进行风格的归纳与分析。 1.基本体态   马伕脚站八字、上身挺直,手臂屈伸,有“挺胸收腹要沉稳,气贯丹田身如松”之口诀,呈现出梗而不僵、沉而不懈的身体体态。由此可见,这种基本体态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经决定了“跳马伕”威武稳健的基本风格。   2.基本动律   “跳马伕”顾名思义就少不了“跳”,而所谓的“跳”,实际就是其基本动律的一个泛指,其中包含了许多的“跳法”。如“跺”:通过下肢有节奏的跺地动作,如“一跺一颤”“一跺两颤”,既表现马伕的刚劲有力,又保持着祭神舞蹈的庄严肃穆,是基本步法中的一个主要动律;“颤”:基本步法“一跺两颤”中的颤,着重强调了下肢动律的沉。演员通过膝盖的颤,继而带动马铃发出响声,既模仿马在奔跑时的动态形象,又展现出“马伕”稳健、威武的男子气概;“振”:主要是上肢手臂的振颤动律。舞者手持马扦,通过高频率、快节奏的双臂振颤,一方面控制马铃的声响,一方面又展现战马奔跑的景象。   3.舞姿造型   传说“跳马伕”的人多为平时逢灾遭难时对神灵许下烧“马伕香”的誓愿者,他们愿意当牛做马在都天王爷的銮前驾后,祈祷神灵、追悼英雄。因此,对于“跳马伕”的舞者而言,他们既是“马”又是“马伕”,可谓“人马合一”。在舞蹈造型方面,既有“战马奔腾”的壮观景象,也有“战马嘶鸣”的仰天雄姿,时而威武雄壮,时而庄严肃穆,不仅模仿马的动态动作和静态造型,也有马伕特有的驯马动作和马伕造型。如马伕快节奏的挥鞭驭马、俯身起马、荡步跨马等动作,一方面表现了“跳马伕”所“跳”的内容,另一方面又不断地通过马伕下跪低头、持扦拱手等动作表现其虔诚与敬仰的心理,达到祭祀神灵、祈福消灾之目的。   4.表演特色   “跳马伕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