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党和毛主席十分重视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全国掀起整理和挖掘“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
诸多名医的经验和家传秘方也无私贡献出来。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有些老中医的一句话,可以影响诸多医生的一生。
中医治疗烫伤的理论与方法
广州中医学院 邓铁涛;杨志仁;周子容;蔡荣?
中医治疗汤火烫伤有久远的历史,早在公元三世纪晋代葛洪肘后方和四世纪刘涓子鬼遗方已有汤火灼伤的处方记载。公元六世纪集验方巢氏病源已进一步对于火烧伤的治疗提出初步理论,认为不宜以冷水冷物外治以免热气内攻。到唐代千金方继承了唐代以前的经验而提出辨证方法,分析了初被火伤的处理方法:火伤闷绝不识人的治疗方法,以新尿冶饮或冷水和蜜饮之;及火烧坏烂的治法。唐代以后,对于烫伤的治疗方法日多,并受千金的启发,除了外治法之外,开始重视内服药治法,认识了烫伤对全身的影响,而进行整体治疗。
病机
烫伤本非六淫之邪,与六淫之火本不相同,病人原无内症;与温病山于冬不藏精,阴分先伤,星星之火足以燎原,热自内外并发者有所分别。但烫伤的原因不离于热、热伤皮肤,当面积很小的时候,热不足为害;当烫伤面积较大或很大的时候,对人体就发生很大的影响。从中医五脏相关学说来看,皮毛与肺为表里,肺为里,皮毛为表;现皮毛烫伤则热首先及于肺,肺气原是输精于皮毛,皮伤无所输布,这又与温病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机理相同。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烫伤大痛伤心,便至神昏闷绝。热极伤津,必伤血分,加之热甚则迫血妄行,故易引起内部出血。皮肤为热所伤,人身水分必外出以自救,企图将热毒排出体外,故初起必肿,创口水液外渗。 由于病人本无内病,初起热邪在表(但与一般六淫表症不同),进一步的发展,可能热邪深陷,或则热盛在肺,而呼吸俱粗、多痰;热陷阳明则作呕便秘,热传心包入营入血便发谵语,入血又或可出癍疹,这一系列情况则又近于温病的传变了。其后期往往由于津液大伤之后而夜甚无寐、或盗汗自汗等等热伤阴分的症状出现。 本病除热之外,还有毒,肌肤腐烂,外毒时有内攻的可能。热毒夹攻,所以本病严重者在于此。同时,本病的演变,除了如温病的入营人血之外,更有山于两邪相加正气不支,不足以抗邪,而出现邪盛正虚的现象,是以最为凶险。因此,必须时刻保持正气,以抗拒热毒内攻,是最为重要;峻剂的使用,必须细加斟酌。
辨证
(一)轻症:烫伤面积较少,未烫伤重要部位,浅在表皮,未损肌肉,全身症状不显者为轻症。开水烫伤较轻。 (二)重症:烫伤面积较广,深入肌肉筋骨,炭化褐黑,其症必重;或烫伤头面,或肾囊睪丸,或身体之心部,伤处虽狭,亦甚可危。电火、钢水、石油、火药等烫伤多重。 (三)变化:火毒热气内攻,令人烦躁、作呕、便秘,甚至神昏闷绝,狂言谵语。 ①热入阳明:壮热、便秘、腹满、舌起芒刺而干。②肺热盛:呼吸俱粗,痰多或咳,体温增高。③入营入血(传心包):壮热谵语,舌绛无苔,或舌心黑而边绛,或舌起芒刺,出现癍疹。④热毒入肾:小便闭、或尿血。⑤热毒内陷:病人身热突然增高,或忽然骤降,种疲色败,脉数而虚空,或神志昏沉,呼吸气短,则危在顷刻。 大便稠且青黑恶臭者,仍属热邪,清剂不必顾虑。出疹者,为热有出路。出癍较重,黑癍可虑。若热度不高,舌转红润或被薄白苔,病人胃口转佳,大小便转趋正常,面有华色,准头明亮,脉微数而有神或带缓意,则病有向愈之机。 至于本病重症,可因病人的体质与邪气的消长而变化他症,正如内经所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视乎病人内在的弱点而变症多端,是难于预计的;但总不离乎中医的八纲辨证法则。
论治
烫伤病因皮肤为热所伤而起,病在于表,其轻者,但施外治便解。 烫伤重症,亦当外治其表,使火毒不致内攻;但邪气盛迅即及里,损伤五脏六腑,又必须药治其内,行内外兼施两解之法。 甲、外治法 (一)对于烫伤初期,外治必须以止痛、解火毒、防腐为主、切忌用冷水或其他冷敷。 处方:①清凉膏,管季耀氏修订医宗金鉴方。制腐、清凉、止痛、生肌。 石灰冰一斤(陈石灰熟水浸一宿,将水面如冰者取起,趁湿乳细)大梅片一两(乳细)生油四斤上药搅匀,用消毒纱纸开贴,热即换。 ②保生救苦丹,证治准绳方。治汤火伤,止痛、防脓。 生寒水石不拘多少(研极细末,香油调涂)此方 王肯堂氏认为可防并发破伤风。 ③退肿去腐油,管季耀方。治汤火伤不论新久。 大黄一斤(切)用麻油二斤将大黄入油炖至药黑,取起连渣入罐密封,放阴湿地去火气后用;临时将油一两开石灰水二两、熊胆三分(浸化)、冰片一分搅匀外涂。 (二)若已化脓腐烂,则以去腐生肌为主,仍可采用清凉膏、保生救苦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餐饮值班管理课程培训.pptx
- 尔雅《批判与创意思考》课后习题+期末试题.docx VIP
- 6-4正奇租赁二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现金流预测分析报告1213日.pdf
- 算法设计与分析(北航)中国大学MOOC慕课 章节测验期末考试客观题答案.docx
- 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附答案).docx VIP
- T IAC CAMRA 50-2024 《事故汽车常用零部件修复与更换判别规范》(2).pdf
-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平行四边形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教案附作业设计(基于新课标教学评一致性).docx
- 长江经济带港口发展研究(2011~).docx VIP
- 染色技术 8.1 涤纶结构特点和分散染料分类 8.1 涤纶结构特点、分散染料分类.pptx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必读书目《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