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腾讯的成长史,来聊聊运营人需具备的3大基本素质.doc
从腾讯的成长史,来聊聊运营人需具备的3大基本素质
今天笔者主要是想借腾讯的成长史,来聊聊我们运营人员所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的素质。毕竟成功的人身上总是会有那么些共同的特质。
用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笔者看完了手上的这本《腾讯传》。吴晓波历时5年之久完成的这本书,确实相当全面的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更加立体的腾讯帝国。
以生产“无线网络寻呼系统”为初衷的腾讯于1998成立,机缘巧合之下才决定研发OICQ(也就是后来的)。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么的出人意料,当时马化腾想一展拳脚的寻呼机现在已经被历史所淘汰,“试着养养”的OICQ,却成了他最终建立腾讯帝国的基石。
1998年,腾讯公司成立;
1999年,OICQ发布;
2000年,获得IDG与盈科的投资,估值550万美元;
2001年,以6000万美元估值获得MIH投资,腾讯成为首家盈利互联网公司;
2002年,Q币诞生;
2003年,腾讯网上线,秀成为一款革命性的收费产品,推出游戏平台;
2004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2005年,战胜MSN,重新定义即使通信“一站式在线生活”;
2006年,推出财付通;
2007年,成立腾讯公益慈善基金;
2008年,腾讯游戏元年,《穿越火线》和《地下城与勇士》实现腾讯游戏的爆发性增长;
2009年,《开心农场》上线;
2010年,3Q大战,腾讯从封闭到开放的转折点;
2011年,微信发布,成立腾讯产业共赢基金,发布“开放平台”战略,广点通上线;
2012年,提出“泛娱乐”战略;
2013年,提出“连接一切”和“互联网+”新主张;
2014年,微众银行获批准筹建民营银行,推出腾讯理财通;
2015年,提出未来专注做两件事—连接与内容;
2016年,市值突破2,000,000,000,000港元,登顶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的公司
2017年,让我们拭目以待······
以上就是腾讯成立这18年来的部分大事记。光看这些,我们似乎只能感受到这个帝国作为历次战役的胜利者,这么多年来所收获的辉煌与荣耀。但其实每个重大事件的背后,所经历的都是一次痛苦的蜕变和艰难的抉择。其中酸楚,还是建议读者亲尝此书,细细品悟。
今天笔者主要是想借腾讯的成长史,来聊聊我们运营人员所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的素质。毕竟成功的人身上总是会有那么些共同的特质。
1.“唯”用户论
互联网人总是喜欢整天把“用户啊”、“需求啊”这类话挂在嘴边,虽然笔者自己听的也快吐了。但没办法,这是事实,再恶心我们也得忍着。这句话对很多人来说其实仅限于“过过嘴瘾”,却从不实践,或者说不知道从何着手。
小马哥一直以“产品经理”自居,而腾讯也确实是BAT三家中,最擅长产品的。虽说产品和运营分属两个岗位,但对用户的执拗确是相似的。就像“用户至上”也是运营三原则中最重要的一个。
所以,我们其实可以从腾讯对产品的态度,对用户体验的执着学学如何将“用户至上”落于实战。
1.1 对产品了如指掌
亨利·福特曾说:“成功的秘诀,在于把自己的脚放入他人的鞋子里,进而用他人的角度来考虑事物,服务就是这样的精神,站在客人的立场去看整个世界。”
产品即服务,最终是用户来为产品的体验“买单”。所以我们要让用户体验更佳,首先就要站在用户的角度,以同理心去体会其在体验产品时候的感受。
作为腾讯公认的“邮件狂人”,腾讯的产品迭代就是一个被马化腾的邮件推着走的过程。而马化腾得以推动整个产品线的快速完善,必然需要对产品了如指掌,以及对用户需求的深入洞悉。
作为一个庞大互联网帝国,其下的产品不计其数。小马哥能对这么多产品了如指掌确实令人敬佩。但说到他是如何做到的,其实方法并没有多么的特殊。
1)像普通用户一样,每天轮着使用一个产品。
发现产品的不足,获悉用户的感受,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天天去使用产品。很多运营人员会觉得体验产品,这不是产品经理该做的事吗?为什么要我运营去做。
这里我就问各位一个问题:如果你策划一个线上活动,他是不是需要通过产品去触达用户?我们运营需不需要去体验一遍活动的整个流程?看看页面的跳转是否流畅无误?像用户一样仔细阅读展示在产品上的活动文案?看看有没有什么地方会引起用户的误解?
之前笔者在上家公司做运营的时候,笔者的总监就要求我们每天无论多忙至少刷一遍自己的app和竞品的app。看看竞品有没有出什么活动,看看我们平台上各商家的展示及排名有没有什么问题,看看合作商家是否有和竞品进行更紧密的合作等等。
2)经常到各个产品论坛去“潜水”,听到不同的声音和反馈。
产品经理需要如此,运营亦然。大家别忘了,运营不只是策划策划活动、写写文章。他还有个使命是需要基于用户的需求和反馈优化产品的,我们是要拉新留存促活减少流失的。
比如我们接手了一个新的app,需要去拉新。明明渠道流量蛮强势的,app的下载量也还算可观,但最终的注册转化率却总是上不去。这时候我们要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