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车”精神奔腾向前.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雷锋车”精神奔腾向前

“雷锋车”精神奔腾向前 “雷锋车”早就用上电动车,不靠人力去推去拉了,但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汽车总站的新一代“雷锋车”手去火车站接人时,还是会习惯性地说:“走,拉‘雷锋车’去!”   6月13日,刚来车站实习才一个月的新人颜婷婷有点忐忑不安。这天下午,她要跟师傅于丽婕去拉“雷锋车”。“我有点紧张,怕到火车站后张不开嘴,不好意思喊。”1992年出生的颜婷婷说起话来轻声细语,有些腼腆。   一旁的师傅于丽婕看出了颜婷婷的拘谨,笑着说:“别怕,我第一次拉‘雷锋车’的时候也有些紧张,你拉几次就好了。”随后,她们一起坐上“雷锋车”的第一排,缓慢起步,直奔200米外的连云港火车站而去。一路上,于丽婕偶尔叮嘱几句:旅客不愿上车时千万别硬拉对方上车,重点要帮助老人和行李多、带小孩的…… 80后90后接力拉好“雷锋车”   新人颜婷婷的紧张是可以理解的。除了“年轻没有工作经验”这个理由外,更重要的是她深知“雷锋车”的光荣历史。她怕自己干不好,对不起老一辈。多少年来,“雷锋车”已是连云港市的一张名片,获誉无数。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新浦汽车总站迅速掀起了学雷锋的热潮。余友云、姚淑英、郭兰凤、丁乐清等几个职工决心结合岗位学雷锋,用实际行动为旅客排忧解难。她们找来3根扁担、几根绳索,去汽车站附近的火车站为旅客免费挑行李,方便旅客到汽车站换乘。车站领导看到她们干得热火朝天,就为她们购买了一辆平板车。这辆平板车,后来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雷锋车”。   从扁担到平板车再到三轮车,如今,驾驶着干净漂亮的17座电瓶旅游车,年轻的“雷锋车”手不用再像老一辈那样日晒雨淋。   “条件好了,我们更要做好‘雷锋车’手的爱心接力。”1984年出生的权太琦是新浦汽车总站长途服务组组长,也是“雷锋车”组中80后的优秀代表。她说,“雷锋车”组年龄最大的40多岁,最小的20来岁。“其中很多都是像我这样的80后。通过拉‘雷锋车’,我们切身感受到老一辈‘雷锋车’手的伟大和不容易,更感受到雷锋精神的道德光芒。”   像其他新一代“雷锋车”手一样,权太琦也曾遭遇过困惑。她清楚地记得,今年3月的一天,在火车站准备接乘客的时候,她大声向旅客喊:“旅客朋友们,请上‘雷锋车’,我们免费为您服务!”然而,几位打扮很时尚的年轻旅客却起哄说:“别骗人了,哪有不要钱的好事!”个别旅客甚至说:“长得这么俊,干什么不好,跑到车站来拉客?”那一刻,权太琦和另外一位车手仿佛一下子掉进了冰窟窿,下意识用围巾遮住大半个脸,委屈得泪水在眼窝里打转。   对新人的成长,老一代“雷锋车”手投注了很多心血,不但手把手教,更以身作则,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让新人感受到“雷锋车”组的集体力量,让新人在不知不觉中成熟起来。“现在的年轻人都比较有个性,比较自我,又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用老方法教育她们肯定不行。”“雷锋车”手郝芳萍、沙常梅带过很多新人,她们始终认为,无论是学雷锋做好事,还是在本职岗位上带好新人,都需要投入真情实意。   老车手们拿出了一封封言辞滚烫的感谢信,翻出了一张张令人动容的照片,播放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视频画面:一辆军车路遇“雷锋车”,官兵们主动停车让路,并集体下车向“雷锋车”行军礼;一位陕西农村女孩,按照母亲的遗愿,千里迢迢赶到车站给“雷锋车”组送来自家种的五公斤花生,说要给辛苦的“雷锋车”阿姨们尝尝;一位广东军人把当年“雷锋车”组送行李的扁担珍藏在家里10多年,他说自己珍藏的是“雷锋车”精神……眼“见”此情此景,20来岁的新“雷锋车”手无一不被深深震撼,她们暗暗给自己加油——一定要拉好“雷锋车”。   新浦汽车总站党支部还开展“老带新”活动,从站长、书记到组长、班长,所有党员轮流上路,带着年轻职工一起拉“雷锋车”,让新人卸下包袱,轻装上阵。采访时,许多年轻的“雷锋车”手纷纷表示,决不能让“雷锋车”在自己这一辈人手上慢下来、停下来。 “雷锋车”服务内容与时俱进   时代在变,“雷锋车”组也在思量,如何适应时代的变化,让学雷锋活动不局限在一辆面积仅有几平方米的车里。“我们要解放思想,眼光跳出一辆车,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更广阔的服务范围。”“雷锋车”手们说干就干,想出不少好点子。其中,“雷锋车”热线取得很大成功,为往来旅客提供了更便捷的高质量服务。   “雷锋车”热线2009年刚设立时,80后“雷锋车”手周虹就被招入其中。毕业于济南大学英语专业的她讲得一口流畅的英语,早在车站当站务员检票售票时就曾帮助过不少外籍旅客,是站里有名的客串“翻译官”。6月12日,当记者慕名找到她时,她正坐在接线电话前紧张地忙碌着。说明来意后,她摆手说:“我没像同事们说得那么厉害,我就是会点日常英语对话而已。”不过周虹也表示,英语专业出身让她在担任“雷锋车”热线接线员时有了一定的优势。如今已是“雷锋车”热线班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