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庭园——沧浪亭 班级:资传陆生研修班 学号:0A30F388 姓名:吕.DOC

中国庭园——沧浪亭 班级:资传陆生研修班 学号:0A30F388 姓名:吕.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庭园——沧浪亭 班级:资传陆生研修班 学号:0A30F388 姓名:吕

中國庭園——滄浪亭 班級:資傳陸生研修班 學號:0A30F388 姓名:呂田川 社會背景 滄浪亭是一處始建於北宋時代的漢族古典園林建築,為文人蘇舜欽的私人花園。位於蘇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在蘇州現存諸園中歷史最為悠久。園內有一泓清水貫穿,波光倒影,景象萬千。 “滄浪亭”始為五代時吳越國廣陵王錢元璙近戚中吳軍節度使孫承祐的池館。宋代著名詩人蘇舜欽以四萬貫錢買下廢園,進行修築,題名“滄浪亭”。歐陽修應邀作《滄浪亭》長詩,詩中以“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題詠此事。自此,“滄浪亭”名聲大振。蘇氏之後,滄浪亭幾度荒廢,南宋初年一度為抗金名將韓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西元1696年)巡撫宋犖重建此園,把傍水亭子移建於山之巔,形成今天滄浪亭的佈局基礎,並以文征明隸書“滄浪亭”為匾額。清同治十二年(西元1873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貌。滄浪亭雖因歷代更迭有興廢,已非宋時初貌,但其古木蒼老鬱森,還一直保持舊時的風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園林的風格。 庭圓形式  滄浪亭以清幽古樸見長,融園內外景為一體,園外水面寬廣,自西向東,環繞園周之一半後向南流去。水流澄澈,魚戲蓮葉之間,夏日蓮花盛開,一水皆香。水上有曲橋斜渡,橋頭有“滄浪勝跡”坊聳立,坊兩側沿池北岸,種植碧桃垂柳,樹蔭下石凳成排,可供遊人休息觀景。滄浪亭的面積約16畝,佈局以假山為中心,簡潔幽靜,落落大方。滄浪亭在假山東首最高處,亭為方形,石刻四枋上有仙童、鳥獸及花樹圖案,建築古樸,亭的結構形式與整個園林氣氛非常協調。在假山與池水之間,隔著一條向內凹曲的複廊。廊壁置花窗多扇,透過漏窗花格,既溝通了內山外水,也使水池、長廊、假山自然地融合為一體。滄浪亭花窗樣式頗多,據說全園有108式,分佈在園內各條走廊上。圖案花紋,變化多端,構作精巧,是蘇州園林花窗的典型。園中有景點明道堂、見山樓、清香館。 庭園樣式 滄浪亭造園藝術與眾不同,未進園門便見一泓綠水繞於園外,漫步過橋,始得入內。依三面臨水的地勢而建,既有山之幽曠,又取清水回環。 憑欄依岸,臨水山石嶙峋,複廊蜿蜒如帶,廊中的漏窗把園林內外山山水水融為一體。複廊蜿蜒如帶,一面是水,一面是山,交相掩映,廊中的漏窗把園林內外山山水水融為一體,在這樣的一條走廊中,那時的造園人別出心栽地將其一隔為二,但隔牆中開有許多漏窗,使得園外的水景和園內的假山亭閣有機地聯繫起來,園外的水景可以看到滄浪亭的明顯有別于蘇州其它古典園林的特色,它打破高牆圍繞自成封閉的格局,以臨水的建築群將園內園外的山水有機地融為一體,在蘇州園林中成為唯一的開放式園林特色。 園內以山石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隆然高聳。山上幽竹纖纖、古木森森,山頂上便是翼然淩空的滄浪石亭。 園以清幽古樸見長,富有山林野趣。池水縈回,古亭翼然,軒榭複廊,古樹名木,內外融為一體,在蘇州眾多園林中獨樹一幟。 植物的應用:滄浪亭內植物豐富,根據建築類型,地勢,景點所要表達的意境作了精心的搭配和設計。春天碧桃垂柳相映,一派生機盎然,夏日出水芙蓉,點點嬌荷美不勝收,待秋季便可有留的殘荷聽雨聲之境,更有茂林幽竹烘托曲徑通幽之感,漏窗外有雨打芭蕉等,總之園內每一處植物造景都有它獨特的韻味,每一個季節漫步園中都有景可賞。 庭園特色 滄浪亭進門即可見山,而這符合宋人的山水畫理,正所謂“開門見山”,山上古木鬱蔥,藤蘿蔓掛,並配有亭榭,山體高下陡峭,小徑曲折變化,極富野趣。滄浪亭反映了宋代文人的高雅審美情趣和山水詩、山水畫的素養,滄浪亭可以說就是凝固的詩。 滄浪亭最具特色的就是“借景”。園外一泓葑溪水,讓園內的景物看起來似隔非隔,遠遠望去,埼上林木森森,深遠空靈,具有古樸清曠的風格特徵。而園裡園外這道似隔非隔的溪水的作用就構成了蘇舜欽精神上的一道屏障,起到了“隔塵”,“隔凡”的作用。這種以水代替園林高牆的做法,是他的獨創,使得隔岸的景色更增添詩的意境。 其他 滄浪亭的造園思想是不以工巧取勝,而以自然為美。所謂自然,一是不矯揉造作,不妄加雕飾,不露斧鑿痕跡;二是表現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風景。滄浪亭園外景色因水而起,園門北向而開,前有一道石橋,一灣池水由西向東,環園南去清晨夕暮,煙水彌漫,極富山島水鄉詩意。而園內佈局以山為主,入門即見黃石為主,土石相間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機勃勃,翠竹搖影於其間,藤蔓垂掛於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園外之水與園內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為一體,此可謂借景的典範。 資料來源 1.《蘇州紀略·滄浪亭》2013.01.02 2.《蘇州園林》2012.08.18 3.《中國造園藝術的特點》2011.03.12 4.《滄浪亭分析》2015.03.12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