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龈技术在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应用.docVIP

排龈技术在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排龈技术在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应用

排龈技术在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排龈技术在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对80例300颗患牙采用先排龈后备洞充填的方法进行修复治疗。结果:240颗患牙充填后随访3年(回访率为80%),除10颗患牙脱落,无牙龈炎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排龈技术能有效提高龈下楔状缺损修复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排龈技术;龈下楔状缺损?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282-01 楔状缺损是牙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磨耗所致的缺损,是牙体硬组织中仅次于龋齿的常见病,临床上主要以直接充填的方式进行治疗。但当楔状缺损位于龈下时则不易充填,笔者采用排龈技术暴露楔状缺损龈下边缘后再备洞充填修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门诊龈下楔状缺损患者80例共计300颗患牙,其中前牙60颗,前磨牙200颗,磨牙40颗。选取条件为充填前牙周健康,无牙周袋无急慢性牙龈炎。? 1.2材料与设备:美国皓齿公司生产的0?、00?编织排龈线;专用排龈器;3MZ350流动树脂;37%磷酸酸蚀剂;3M自酸蚀粘接剂(3M,美国);光固化机(登士柏,美国)。? 1.3方法:常规干燥,隔湿;用专用排龈器将一定长度的00?排龈线按顺时针或逆时针顺序压入患牙与游离龈之间,若龈沟较深的患牙采用双线法,也就是00?排龈后再将一定长度的0?排龈线压入龈沟或压在龈缘,这样就充分暴露楔状缺损的龈下部分;常规消毒后用流动树脂充填修复缺损部位、光照;用马尼抛光车针抛光以免形成悬突,最后再用抛光膏抛光完成修复。? 2结果? 80例300颗患牙中240颗随访到3年,失访60颗患牙,随访的240例患牙中,除10颗脱落,其余牙龈均健康,无牙龈萎缩及缘龈炎等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龈沟位于游离龈与牙面之间,正常深度约为0.5~2mm,游离可动,有一定的弹性,在外力作用下游离龈可被推开,去除外力后又反弹回原位[1]。排龈技术就是基于此生理特性。? 对于龈下楔状缺损,由于龈壁被游离龈覆盖,备洞及充填时均不能充分暴露龈壁,而充填物边缘与龈壁是否密合及窝洞的干燥程度直接影响治疗的成功率。如果不做排龈不暴露龈下边缘直接充填则存在盲区。容易出现充填体形态不佳、表面不光滑,边缘密合度差,有悬突,充填体容易脱落或由于容易形成菌斑,导致继发龋等。当应用排龈线后可吸收龈沟液,推开牙龈,阻断龈沟液的外流。隔离了龈沟液对牙体预备面的污染,增强了树脂和酸蚀面的结合,特别是流动树脂固化完全,减少微渗漏,防止树脂变色和继发龋的形成[2],从而减少了脱落率。同时排龈线内的肾上腺素可以收缩牙龈的血管,使牙龈收缩暴露缺损窝洞边缘并且对牙龈组织不造成损害[3]。在可视条件下完成充填,减少了悬突及台阶形成的机会及对牙龈的损伤,有利于流动树脂的边缘密合,有效提高了修复体的质量。? 综上,在龈下楔状缺损的修复治疗中应用排龈技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樊聪,冯海兰,何建新.应用排龈技术减少临床牙龈损伤[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1,15(1):44-45.? [2]施长溪.美容牙科与口腔粘接技术[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7.? [3]姜醒,闫福华,张明,等.排龈线预防牙体修复悬突的实验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4,38(4):422-423.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