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沿空留巷矿压监测方法及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沿空留巷矿压监测方法及应用

沿空留巷矿压监测方法及应用摘要: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是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有效治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提高煤炭回收率,改善巷道维护,减少巷道掘进量,有利于矿井安全生产和改善矿井技术经济效益的一项先进的地下开采技术。有关矿山压力研究不是很多,以桑树坪煤矿3212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进风巷为例,详细介绍沿空留巷矿压观测方法。 关键词:沿空留巷;矿压观测;薄煤层综采工作面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9-0193-01 1地质和工程概况 3212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倾向长1172m,走向长140m,是南一采区下山的第一个2#煤工作面。根据已掘进回采的南一采区南翼的3208、3210工作面煤厚统计数据计算该区2#煤层平均煤厚0.9m,煤层倾角3~4°。2#煤层与下伏3#煤层层间距11~16m,平均13.5m。直接顶板以细、粉砂岩为主,厚1.95~3.15m,其次为中砂岩顶板,厚9.4m,煤层底板以砂质泥岩为主,厚0.5~1.6m。 2沿空留巷巷道支护状况 3212进风巷净高2800mm×净宽4200mm,矩形断面,采用锚网梁支护。顶部使用φ20×2400mm等强螺纹钢锚杆,间排距800mm×800mm矩形布置;两帮煤体部分≥500mm时,帮部采用打锚杆挂网支护(芭片护帮),帮部锚杆采用φ16×1600mm的螺旋锚杆,间排距700mm×800mm矩形布置;煤厚≤500mm时,一般不支护。 3沿空留巷工艺流程 4现场矿压观测采用的方法 每天监测人员对巷内顶板压力值及巷旁柔模混凝土压力值进行监测。每隔3天,监测人员对超前支护段顶底帮位移和沿空留巷段顶底帮位移进行监测,测工如实填写矿压监测表,并测量出当时工作面煤壁位置。现场数据测量、填写完毕后,升井后将矿压监测表按时交生产技术部矿压观测技术员。 4.1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 桑矿沿空留巷柔模泵注混凝土地面试验过程中拟定5种不同配合比,制作混凝土试块50余组,委托韩城衡瑞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对混凝土试块1、3、5、7、14、28d抗压强度进行检测,根据检测数据并结合现场实际,最终选定适宜配合比。井下实施过程中抽样制作混凝土试块5组进行检测,验证井下实施工程质量。 4.2超前支护段顶底帮位移监测 超前支护段顶底帮位移监测采用十字监测法进行监测,自开切眼10m后开始每隔10m布置一个巷道变形监测点,布置5个间距为10m的监测点;随后,每隔50m布置一个,布置5个监测点,累计布置10个监测点,超前支护段计划总监测距离为300m。 4.3沿空留巷段顶底帮位移监测 沿空留巷段顶底帮位移监测项目及方法同上。 4.4巷内顶板压力监测 为了监测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留巷顶板压力变化规律,在留巷π型梁上部沿巷道走向每隔10米安设1组压力盒,共3组,每组6个压力表。 4.5巷旁柔模混凝土压力监测 为了监测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变化规律及柔模混凝土单位时间内承压规律,在柔模混凝土上覆岩层压力监测点每隔10米埋设1组,共埋设5组,监测总长度为50米。 巷旁柔模混凝土压力盒埋设布置图如图2所示。每组埋设时将压力盒埋设于柔模混凝土顶部与顶板之间,将8个压力盒均匀埋设于柔模顶部的钢板上,其中1、2号压力盒靠采空区埋设(靠采空区侧顶部压力相对较小,故只埋设2块),3、4、5号压力盒埋设于柔模混凝土中部,6、7、8号压力盒埋设于靠巷内侧。柔模顶部与压力盒之间用1000mm×1000mm×100mm(长×宽×厚)钢板做垫衬,保证上覆顶板压力均匀传递到柔模混凝土体上。压力盒顶部与顶板之间用200mm×200mm×160mm(长×宽×厚)托板做垫衬,保证顶板的完整性和压力盒受力时有良好的工作性。埋设工作完毕后要用填充材料将测点处顶板和柔模混凝土之间密封严实,以防止采空区瓦斯溢出。 选用YH-45型压力盒,每块压力盒最大量程为60MPa,该压力盒等量换算公式为1MPa=0.75吨,将每次观测压力盒表盘数据相加就可得出1M2柔模混凝土面积上该状态时的载荷值,而根据各压力盒布置方位不同又可得出柔模混凝土上方载荷的分布状况。 5矿压数据处理 5.1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 根据井下柔模混凝土试块各龄期抗压强度增长曲线可知,混凝土在一天内强度增长相对较低,2~5天柔模混凝土强度增长速度最快。建议在井下施工过程中,用于巷旁固定柔模的单体5天内不许回撤,以防止顶板来压对柔模混凝土造成损伤。 5.2超前支护段顶底帮位移监测 由图4可知,受回采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工作面前方35m处的巷道围岩开始有变形,到30m处时,巷道围岩变形稍有增加,但自工作面前方12m处开始,巷道围岩变形就急剧增大,顶底板移近量从23.1mm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