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秦艺术2
金文:书法之祖 盛行时期:西周 代表作品:毛公鼎铭文、大盂鼎铭文、散氏盘铭文 艺术价值:中国书法的鼻祖,对中国文字和书法产生深远的影响。 金文是“吉金文字”的简称。古人以祭祀为吉礼,祭祀用的青铜礼器为吉金。刻在青铜礼器、货币、符玺上的文字,统称为“金文”。 毛公鼎 西周青铜器中赫赫有名的重器之一,作于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内壁铸有多达498字的长篇铭文 大盂鼎 内壁有铭文,总共291字 散氏盘 石鼓文:书家第一法则 最早的人类在石头上的笔墨,因为文字是刻在10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 内容主要记述了秦王游猎之事,故石鼓又称为“猎碣”。 彩陶、瓷器 代表商代制陶工艺杰出成就的是刻纹白陶和青釉器皿。白陶用色白质细的瓷土或高岭土为原料烧制而成。烧制成功以后器表和胎质都成白色。白陶器皿刻纹细腻,陶质坚硬,质地精良,不易吸水,且叩之发音清越,所以在当时属于珍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白陶的出现多在商代,自西周以后便衰落了。 商代中期还出现了挂有原始青釉的器皿。到了西周,青釉器的烧制有较大发展,分布范围更加广泛。商与西周的青釉器皿,虽然烧制温度已达1 200 oC,吸水性弱,矿物组成已经接近瓷器,器表有釉,但胎呈灰色,薄层不透光,所以还不能称为真正的瓷器,因此又称原始瓷器或釉陶。 刻纹白陶豆 河南郑州出土 商 漆器 夏商周时代雕塑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大部分雕塑作品是作为礼器和实用器物的装饰而出现,具有独立雕塑品质的遗存相当丰富。 雕塑艺术的表现手段和创造能力比原始社会大为进步。这时不仅先前的泥塑和玉石雕刻得以延续,而且出现了青铜雕塑,另外还有不少具有某些特殊用途的木雕保存下来。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极大发展,雕塑表现的题材内容也随之丰富起来。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面向现实生活的作品日益增多,反映在其中的人观察生活、创造审美对象的能力也大为提高。 青铜面具 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 鹿角立鹤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战国 错银铜牛 安徽寿县出土 战国 漆木雕刻 虎座凤架鼓(复原件) 湖北江陵出土 战国 镇墓兽(复原件) 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 战国 木雕小座屏 湖北江陵出土 战国 木俑 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 战国 彩绘漆盒 湖北江陵两台山出土 战国 壁画、帛画和漆画 对先秦壁画的研究是以相关文献和遗存为依据进行的谨慎推论,论证的范围也主要涉及壁画的内容,但是两幅著名的战国帛画《人物驭龙图》和《人物龙凤图》却能使我们获得关于当时绘画的更多信息。 已知先秦时期的漆画作品全是漆器上的装饰图像,有的绘制在丧葬用具如漆棺上,有的绘制在各种日用器物上。湖北荆门包山大冢出土的一件战国漆奁上绘制的《车马人物出行图》,是迄今发现的最早风俗画作品。 人物驭龙图 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 战国 人物龙凤图 湖南长沙陈家大山出土 战国 龙凤虎纹绣 湖北江陵马山出土 战国 编钟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战国 战国时期楚国的漆器工艺发达,一些被看做是楚文化标志的漆器可说是极为精美的雕刻作品。这些漆木雕刻造型奇特,想象丰富,制作精工,体现了一种与楚辞文学一致的精神文化传统。 持剑木俑 传出于湖南长沙近郊 战国 彩绘女俑 湖南长沙仰天湖出土 战国 漆奁绘车马人物出行图 湖北荆门包山大冢出土 战国 * * 2 一、甲骨文、金文、石鼓文 二、彩陶、瓷器、漆器 三、画 甲骨文:文化符号、书面“文学”和“线的艺术” 历史进入了信史时代,作为系统的、有组织的文字,甲骨文本身就是一件崭新的“作品”,最早诗歌、散文、书法艺术。 仅凭在艺术门类方面的这些开辟之功,就弥足珍贵。 刻字龟甲骨 河南安阳出土 1、占卜记录与“史”的崛起 祭祀狩猎填朱牛骨刻辞 河南安阳出土 甲骨文的发现:1899年(光绪25年),国子监祭酒、古物收藏家王懿荣意外发现“龙骨”的中药上面刻有符号,认定是古老文字,大量收购,并与金石学家刘鹗一起考证鉴定,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的刻画文字因此被发现。 河南安阳小屯村农民耕地所得,称斤论两地卖给中药铺子。 刻字龟甲骨 河南安阳出土 祭祀狩猎填朱牛骨刻辞 河南安阳出土 殷商人几乎每事必卜,每卜必记。刮平磨光,钻眼、凿槽。占卜时先刻上“前辞”,即时间、地点、姓名等,再刻上“命辞”,即卜问事宜,然后燋灼甲骨,出现裂纹即 “兆”,据此来判断吉凶、预知事端。 做出的判断随即刻在兆纹旁边,称为“占辞”,甲骨要悉心保存, “占辞”灵验与否,事后要在该甲骨上补充刻记,称“验辞”。 人类“史” 的意识开始萌芽。它增加了人类总结、归纳、认知等思维活动中理性意识,预示着他终将与巫术分道扬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安全管理人员初复训考核试卷含答案.doc
- 多模态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实践和展望-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与大模型开发与应用.pdf
- 电子商务测试题+参考答案.docx VIP
-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试题卷(含答案).docx
- 数独的社交互动:与朋友一起挑战数独.pptx VIP
- 大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16”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警示学习教育.pptx
- 2017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pdf
- 医疗服务公司医疗旅游服务合作协议.docx
- 人工智能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山西大学《生物化学》内部题库练习期末真题汇编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