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科技大学九十五学年第一学期通识教育预定开课时间表.DOC

建国科技大学九十五学年第一学期通识教育预定开课时间表.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国科技大学九十五学年第一学期通识教育预定开课时间表

建國科技大學100學年第一學期通識教育開課申請表 遠距教學 進修部D~E節 可選擇 □ 遠距教學 ■ 面授 課程名稱 中文: 史蹟與文化生活 (限十字內) 英文:Historical site and Cultural life 教材名稱 名稱: ■自編或講義 (外購:書名: 作者: 出版書局/年: 開課狀況 ■新申請開課 (曾於 學年開課 課程調度 若因課程考量,中心有權調整至其他學制或時段開課,老師不得異議。 申請教師: 陳立武 會辦 系主任: 中心主任: 說明: 1、非通識中心之專(兼)任教師,請先徵求(原聘)系主任同意。 2、課程名稱及教師,初選通過後不接受更改(換)。 3、初審及學生選課按學制分別處理。 4、任一課程請交一份開課計畫書(書面及電子檔)及一份申請表(書面及電子檔,書面申請書需簽章)以及課程概述(電子檔),請送至通識中心。通識中心彙整送通識教育委員審查,審查通過後即提供學生選課。 5、上課時段:請參見附件。 6、各課程實際開課時間,由中心及各科通識委員依開課需求統一調度。 7、為配合進修部推動遠距教學,進修部DE節,可選擇下列兩種方式授課: (1)選擇遠距教學授課方式:(一節正課,一節遠距)或(一週正課,一週遠距)。 (2)不選擇遠距教學授課方式:每週上課兩節(21:55下課) 建國技術學院100學年度1學期 「史蹟與文化生活」開課申請計劃書 開課課程計畫摘要 世界先進國家於文化資產保存與維護,很早便將其列為重點工作,如1931年「雅典憲章」、1964年「威尼斯憲章」、「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維護與修復憲章」等;近來更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推動世界文化遺產之保存。 較諸於臺灣,自日治時期1919年即實施「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power),透過力量的成長與擴張,因而獲致個體存在的價值。不管你追求的是:智力、體力、強力、威力、熱力、努力、勢力、魄力、魅力、能力、財力、動力、吸引力、影響力、向心力、生命力、免疫力、抵抗力、想像力、地心引力……,然而這些力量、能量的生成與養成,在本世紀必須仰賴對知識(knowledge)的追求與反省,將十七世紀以來西方科學家培根所謂的「知識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將自科學對環境造成的現狀不滿,有更進一部的反省與努力價值!本課程透過個體對人在時、空交錯間的對話所展現的對任一種力量的慾求與反省,以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台灣的歷史為關懷主軸,以教室、古蹟、博物館為深度、廣度的研討問題、交換意見的場所,並盡其所能傳道、授業與解惑。 (二)每週教學進度及內容與指定閱讀教材、建議延伸閱讀資料: A.課程內容規劃: 週次 進 度 內 容 備 註 一 課程概要 /導論 二 史前遺址 三 海洋與南島文化 四 國際競爭時期與史蹟 五 鄭氏政權與其史蹟 六 漢人移民社會與原鄉 七 聚落的形成與發展:傳統建築概述 八 民間信仰導論 九 ◎期中考◎ 十 乙未抗日與其史蹟 十一 兩大抗日事件尋蹤 十二 殖民體制與日式建築 十三 近代化與洋風、和洋混風之傳入 十四 戰爭體制下的臺灣 十五 修復?修建? 十六 分組報告 十七 分組報告 十八 期末考 B. B.本課程評分方式: 1.期中考:20% 2.期末考:20% 2. 學期報告:40%* 3課堂討論與表現:20﹪ C.參考資料 1.伊能嘉矩,《台灣文化志》(中譯本),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2.吳文星等,《台灣史》,台北:五南。 3.周婉窈,《台灣歷史圖說(增訂版)》,台北:聯經。 4.曹永和,《台灣早期歷史研究》,台北:聯經。 5.李壬癸,《台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徙》,台北:常民文化。 6.《八里十三行史前文化》,台北:漢聲雜誌社。 7.《搶救龍潭聖蹟亭》,台北:漢聲雜誌社。 8.《常住台灣》,台北:漢聲雜誌社。 9. 戴炎輝,《清代台灣之鄉治》,台北:聯經。 10.林美容,《台灣人的社會與信仰》,台北:自立。 11.潘 英,《台灣平埔族史》,台北:南天。 12.張炎憲等,《台灣史論文精選》,台北:玉山社。 13.林會承,《—形式與做法篇》,台灣近代建築傅朝卿,《日治時期台灣建築》,台北:大地地理。傅朝卿,《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台南﹕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台大都市計畫研究室台灣霧峰林家建築圖集:頂厝篇台大都市計畫研究室台灣霧峰林家建築圖集:厝篇台南歷史深度旅遊 通識教育中心 課 程 概 述Cour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