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耐火性.pptVIP

  1.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耐火性

第六章 不定形耐火材料 Unshaped Refractories/Monolithic refractories; 由耐火骨料和粉料、结合剂、外加剂以一定比例共同组成的,不经成形和烧成而直接使用或加适当液体调配后使用。也称散状耐火材料Bulk Refractories(无固定外形、可制成浆状、泥膏状和松散状)或整体耐火材料 Monolithic Refractories(可制成无接缝的整体耐火材料)。 属于节能材料 ; 不定形耐火材料始于1914年美国出现的可塑料,1918年法国用矾土水泥作结合剂,不定形耐火材料开始了新的时代。 不定形耐火材料的发展中,结合剂的使用是关键。根据结合剂的发展,可以把不定形耐火材料的发展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 不定形耐火材料在整个耐火材料中所占的比例,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耐火材料行业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日本在1992年率先成为不定形耐火材料超过定形耐火材料的国家。 2008年不定形产量占整个耐火材料的比例数据:日本~70%,美国~65%,欧洲~50%,中国~35%(估计,无权威数据)。但是,中国当年的耐火材料总产量超过1100万吨,不定形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1、按耐火骨料品质分类 硅质、粘土质、高铝质、镁质等等 2、按所用结合剂分类 水泥结合、粘土结合、水玻璃结合、超微粉结合等等 3、按施工和使用方法分类(该方法在实际使用中最多) 耐火浇注料:一般借助振动器施工; 耐火捣打料:借助风镐或人工捣打 耐火喷涂、喷补、涂抹料:借助喷补机或人工涂抹 耐火泥(浆):人工砌筑耐火砖的填缝材料; 耐火投射料:以投射方式施工 4、按热工设备或使用部位命名(技术文本或商务上使用较多) 转炉镁质喷补料、钢包永久层浇注料、高炉出铁沟浇注料等等;;工厂占地面积小,投资少,能耗低; 生产过程简便,劳动强度低; 供货周期短; 适用性强,可制成任何形状的构筑物; 施工简便,直接使用或调配后使用; 使用方便,可进行在线或离线修补; 缺点:体积稳定性不好、气孔率较高、耐侵蚀能力一般不强、质量波动较大,使用后拆卸困难、现场须配备专用施工设备等。 ;一、定义:胶结耐火骨料和粉料,并使不定形耐火材料产生强度的材料。 耐火砖通过干燥或烧成产生陶瓷结合或直接结合。 不定形耐火材料使用前未经高温烧成,颗粒间只能靠结合剂的作用使其粘结为整体,使构筑物或制品具有一定的强度。 ;三、结合剂的分类 1、按化学性质分类:有机和无机结合剂; ;2、按硬化条件分类:水硬性、气硬性和热硬性结合剂 1)水硬性结合剂: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 2)气硬性结合剂:水玻璃(加氟硅酸钠); 3)热硬性结合剂:酚醛树脂;;四、结合剂的结合方式 结合剂的结合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六类 1、水合结合:借助于常温下,结合剂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水化产物而产生的结合。 如:铝酸钙水泥加水发生水化反应生成六方片状的 CaO?Al2O3?10H2O水化铝酸钙晶体、针状的2CaO?Al2O3?8H2O水化铝酸钙晶体和立方状 3CaO?Al2O3?6H2O水化铝酸钙晶体以及氧化铝凝胶体,形成凝聚结晶网而产生结合。 ;2、化学结合:借助于结合剂与硬化剂或结合剂与耐火材料之间在常温下发生化学反应,或加热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具有结合剂作用的化合物而产生结合。 如:硅酸钠结合剂加氟硅酸钠硬化技时发生的下列反应: 2[Na2O?nSiO2] + Na2SiF6 + 2(2n+1)H2O → 6NaF + (2n+1)Si(OH)4 反应结合生成溶胶SiO2·nH2O,经脱水形成Si-O-Si网络状结构,从而产生较强的结合强度。 ;3、聚合结合:借助于催化剂或交联剂,使结合剂发生缩聚形成网络状结构而产生结合强度。如:甲阶酚醛树脂加酸作催化剂或加热时可产生如下缩聚反应而产生较好的结合强度。 ;4、陶瓷结合:指低温烧结结合,即在散状耐火材料中加入可降低烧结温度的助剂或金属粉末,以大大降低液湘出现温度,促进低温下固-液反应而产生低温烧结结合。 如:刚玉干式振动料中加入少量硼酐,硼酐在450℃~550℃生成粘性液湘,随后与α-Al2O3发生液-固反应而将刚玉骨料粘结在一起。 ;6、粘附结合:借助于以下几种物理作用之一而产生结合的。 1)物理吸附作用(范德华力); 2)扩散作用:分子热运动下,粘结剂与被粘结物的分子发生相互扩散作用,形成扩散层,从而形成牢固结合; 3)静电作用:粘结剂与被粘结物界面存在着双电层,由静电引力作用而产生结合; 粘附结合剂多为有机结合剂,其中有暂时性结合剂,经过高温处理后会燃烧掉,如:糊精。有的为永久性结合剂,经过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