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二 羧酸 1
3、成酰胺 4、成酸酐 沸点高的酸酐,一般用乙酐为脱水剂进行制备: 对于能形成五六元环的二元羧酸加热后则易失水成酐 混酐通常由酰氯与羧酸钠作用制得: * 第十二章 羧 酸 Acetic acid Butanoic acid 肥皂:高级脂肪酸的钠盐; 动物油: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植物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反式脂肪酸(人造油、氢化油): 制备:植物油经过部份氢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方法是在少量的镍、钯、铂或钴等触媒金属的帮助下,将氢加入植物油里产生氢化反应 用途:增加货架期和产品稳定性;增加口感 存在:包括薄脆饼干、焙烤食品、谷类食品、面包、快餐如法国油炸食物、炸鱼、洋葱圈、人造黄油特别是粘性人造黄油。 按羧基所连接的烃基种类 脂肪族羧酸 脂环族羧酸 芳香族羧酸 按烃基是否饱和 饱和羧酸 不饱和羧酸 按所含羧基的数目 一元羧酸 二元羧酸 三元羧酸 一、分类 12.1 羧酸的分类、命名和物理性质 二、 羧酸的命名 1、俗名:根据天然来源 (1)选择含有羧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母体); (2)碳链编号时,从羧基的碳原子开始; (3)其它同烷烃的命名规则 6 5 4 3 2 1 ? ? ? ? ? 俗名 系统名 2、系统命名法 例如: 俗称:?,?-二甲基丁酸 (?,?-二甲基酪酸) 系统名称: 2,3-二甲基丁酸 丙烯酸(败脂酸) 2-丁烯酸(巴豆酸) 选择分子中含有两个羧基的碳原子在内的最长碳链 作主链,称为某二酸. 脂肪族二元羧酸的命名 乙二酸(草酸) 丙二酸(胡萝卜酸) (顺丁烯二酸) (反丁烯二酸) 芳香族羧酸的命名 1. 羧基与苯环支链相连——脂肪酸作为母体 2. 羧基直接与苯环相连—苯甲酸作为母体 苯甲酸(安息香酸) 对甲苯甲酸 苯乙酸(苯醋酸) 3-苯丙烯酸 (?-苯丙烯酸,肉桂酸) ?-萘乙酸 三、物理性质 1.气味:甲、乙、丙酸有较强的刺鼻气味,水溶液有酸味。 4-9碳原子酸有难闻的酸臭味。 高级脂肪酸无气味,挥发性很低。 2.溶解性:短链羧酸能溶于水,随着烃基的增大溶解度(水中)减小。 4.熔点:随着C原子的增加呈锯齿状的变化。(偶数C原子酸的熔点比相邻的两个奇数C原子酸的熔点高。) 3. 沸点:由于羧酸分子间形成氢键,羧酸的沸点高于分子量相近的醇。 12.2 羧酸的结构与酸性 一、结构 羟基氧与羰基发生了p-π共轭,键长发生了平均化,双键变长、单键变短 碳原子的P轨道与氧原子的两个P轨道共轭,形成分子轨道,负电荷平均分散在两个氧原子上。 二、酸性 三、取代基对羧酸酸性的影响 1、诱导效应的影响 a、给电子基使酸性减弱 b、吸电子基使酸性增强 d、诱导效应随着碳链的延长迅速减弱 c、诱导效应具有加和性 2、对芳羧酸酸性的影响 除甲酸外,苯甲酸比一般脂肪酸酸性强 取代基具有给电子共轭效应时 取代基具有吸电子共轭效应时 分析: 邻位: 诱导效应、共轭效应、 氢键效应、空间效应 间位: 以诱导效应为主,共轭效应很小 对位: 以共轭效应为主,诱导效应很小 21453 吸电子诱导 吸电子诱导和吸电子共轭 给电子共轭和吸电子诱导 吸电子诱导 pKa: 3.64 3.55 4.47 4.09 4.20 12.3 羧酸的化学反应 -OH和C=O直接相连,相互影响的结果: OH的酸性增强 C=O的正性减弱,亲核加成活性降低 一、与碱反应——羧酸的酸性 用途: 1、用于鉴别羧酸。 2、用于分离提纯非水溶性羧酸 3、用于生产肥皂(C12~ C18脂肪酸的 钠盐可用作肥皂) 鉴别: 分离: 注意分离与鉴别的区别 结构特征: 双亲媒性 肥皂(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性质及去污原理: 性质:界面吸附,形成胶束 胶束 界面吸附 肥皂(表面活性剂)的去污原理: 二、羧羟基被取代的反应(加成-消去反应) 1、成酯 酯化反应的最大特点是反应的可逆性,为提高转化率,通常采取的措施是: 1、增加某一原料的投料量; 2、不断移走反应的的生成物(除去水或移走反 应生成的酯) 反 应 历 程 a、双分子、酰氧断裂——加成-消除反应历程 ν=k[CH3COOH][C2H5OH] b、单分子、烷氧断裂——碳正离子历程 烷氧断裂 叔碳正离子 c、单分子、酰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职业技术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docx VIP
- 材料力学课堂教学(中文版)-范钦珊-材料力学-第2章.ppt VIP
- 售后服务承诺书范文(精选7篇).docx VIP
- 《AIGC应用实战:写作、绘图、视频制作、直播》课件 第六章 AI视频制作.pptx VIP
- 南充市阆中市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doc VIP
- 中国国家标准 GB 16796-2022安全防范报警设备 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 《AIGC应用实战:写作、绘图、视频制作、直播》课件 第五章 Stable Diffusion的使用方法.pptx VIP
- 工程造价结算审计的方法和技巧.docx VIP
- 材料力学课堂教学(中文版)-范钦珊-第1章 基本概念.ppt VIP
- 学生奶采购配送服务方案(技术标).pdf
文档评论(0)